刘开辉

  • 北京大学等《Nat Commun》:Janus掺杂双层石墨烯增强铜防腐性能

    双层石墨烯之所以具有如此优异的防腐性能,是因为它具有非同一般的金纳斯掺杂效应,其中重度掺杂的底层与铜形成了强烈的相互作用,限制了界面扩散,而近乎电荷中性的顶层则表现为惰性,减轻了电化学腐蚀。我们的研究可能会拓展铜在各种极端工作条件下的应用场景。

    2023年11月21日 科研进展
    19000
  • 高鹏、刘开辉等利用电镜测量转角h-BN/石墨烯中的可调带间跃迁

    该研究表明,即使在二维绝缘体和半金属材料之间的转角异质界面(如h-BN和石墨烯)中,也可能由于层间的摩尔势的作用,使跃迁能量随转角变化而改变,甚至诱发新的层间跃迁。因此,在类似包含二维异质界面的器件中,这些界面耦合效应应该被仔细考虑,以防止产生意外的跃迁途径或导致材料本身跃迁能量的移动,从而影响到器件性能和测量结果。此外,h-BN/石墨烯异质结构的转角关联使其层内和层间的跃迁能量连续可调,为制造具有指定波长的新型二维光电器件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2023年7月9日
    33000
  • 物理之美(第1讲):刘开辉讲述石墨烯——从单层到十万层

    刘开辉首先从凝聚态物理与低维材料的概念引入,依次介绍了理想二维材料的定义、二维材料稳定存在的可能性以及石墨烯研究热潮的兴起及应用价值。随后,刘开辉详细讲述了单层石墨烯及厚层石墨烯的制备策略:对于单层石墨烯,研究证明多核协同生长的路径最为有效,并成功实现了米级单晶单层石墨烯的制备;对于厚层石墨烯,面对二维材料难以长厚的困境,刘开辉及其团队迎难而上,通过类比“牛吃草挤奶”,最终设计出“单晶镍吃碳渣,长黑金”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十万层厚石墨的生长。从大尺寸、高质量单层单晶石墨烯的制备,再到十万层单晶石墨的突破,刘开辉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不懈、不忘初心、信念坚定,最终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2023年6月7日 科研进展
    45500
  • 单晶石墨的研究感悟——无限风光在险峰

    单晶石墨烯可以做成厚层单晶石墨吗?这属于一个“破镜重圆”级别的难题。石墨经过反复剥离可以轻松得到单层石墨烯;但若想把剥离下来的石墨烯再重组成单晶石墨,必将极其困难!单晶石墨极难制备的深层次物理根源在于:石墨烯是二维层状材料,其层内是强的共价键结合,而层间是弱的范德瓦耳斯耦合。这一弱范德瓦耳斯作用一方面使得石墨材料具有易解理性(例如可以轻易地利用石墨芯铅笔写字),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单晶石墨烯很难堆叠成厚层单晶石墨。正因为如此,在自然界中存在天然的单晶金刚石,但是并不存在单晶石墨(图1)。

    2023年3月13日 科研进展
    49100
  • 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团队等:发展一种石墨烯光纤流体传感器

    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光子晶体光纤可以选择性地检测浓度为ppb级的二氧化氮气体,并在液体中表现出离子敏感性。石墨烯光子晶体光纤与光纤通信系统的波分、时分复用技术结合后,将为在环境问题中实现分布式光学传感提供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2023年2月17日 科研进展
    52400
  • 路建明课题组发现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中的铁电极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路建明研究员课题组在氮化硼与双层石墨烯晶格对齐形成的摩尔超晶格体系中发现了极大的铁电极化,其电荷面密度高达1013cm-2,远超过摩尔窄带所容纳的电子密度;高达5pCm-1的界面极化位于人工堆垛范德华异质结中最高界面铁电之一。

    2022年12月22日
    58800
  • 特定角度的大片双层石墨烯面世,北大校友采用“预堆叠衬底”策略,推动转角二维材料的大面积可控制备

    利用“预堆叠衬底-角度复制单晶生长”策略,研究团队精准制备了具备角度设计功能的厘米级双层转角石墨烯(精度<1°),为未来转角电子学规模化集成应用提供了材料定制路线。

    2022年10月13日
    64500
  • 石墨烯,又一篇Nature Materials!

    本文开发了一种有效的策略来制备厘米级的任意扭角(精度<1.0°)的TBG。精确的角度控制是通过从两个预定位的单晶Cu(111)箔的角度复制形成Cu/TBG/Cu夹心结构来实现的,然后通过特定的等电势表面刻蚀工艺从该结构中分离出TBG。通过全面的表征技术(即光学光谱、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和光电流光谱),本文清楚地证明了扭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本文的工作为大规模二维扭曲双层的设计和制备开辟了一条途径,从而为未来扭转电子学在大规模集成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9月17日 科研进展
    77100
  • 低维材料的限域催化研究获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采用双层石墨烯与铜基底构成的二维限域系统作为研究模型,原位可视化地研究了其反常的刻蚀与生长行为:一是,被铜和上层石墨烯限制的下层石墨烯出现了有趣的反常刻蚀行为(比上层石墨烯的蚀刻速度快十倍以上);二是,在较低的温度下(~530 ℃),下层被蚀刻的碳可以在受限的界面内传输,并以非常高的效率(约12%)转移到上层石墨烯晶格,实现了在无碳源供给情况下的石墨烯生长。

    科研进展 2022年6月9日
    79700
  • 西北工大甘雪涛课题组 Nano Lett. | 双层石墨烯的对称性破缺及强二次谐波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甘雪涛教授在 Nano Letters 上发表了利用氧气-水分子控制双层石墨烯(BLG)不对称电荷掺杂实现中心反演对称性破缺和强SHG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发现,对原始BLG进行退火处理后,氧和水分子吸附在BLG与亲水性二氧化硅界面上,引起BLG层间内建电场和中心反演对称破缺。所获得的BLG上SHG强度与单层二硫化钼的SHG强度相当,表明氧气-水分子吸附并通过氧化还原控制的BLG上电荷掺杂是打破BLG中心反演对称性的有效方法。

    2022年6月2日 科研进展
    1.1K00
  • 物理学院刘开辉教授课题组在绝缘衬底上晶圆级二维单晶制备新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开辉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双耦合协同调控的全新生长机理,在蓝宝石衬底上成功制备2 in(英寸)单层单晶二硫化钨(WS2),为基于绝缘衬底的二维单晶材料制备提供了通用技术,有望推动二维材料在电子、光电子以及谷电子学器件等方向的应用。

    2021年11月16日
    1.1K00
  • 2021中国新锐科技论坛:聚焦“科学家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

    北京大学教授刘开辉回顾其在石墨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从一线科研人员的角度探讨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相统合的工作经验。

    2021年11月9日
    1.1K00
  • 科研中如何“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学家这样说

    北京大学教授刘开辉在报告中回顾了他在石墨烯领域的科研工作,从一线科研人员的角度探讨了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相结合的工作经验。周小元从基金申请经历展开,鼓励青年科学家应当努力申请基金经费,在项目申请过程中紧跟发展前沿与国家需求,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才让指出,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不仅应当学术扎实,也应具有政治觉悟、思想意识和家国情怀。

    访谈评论 2021年11月9日
    1.5K00
  • Nano Res.│华南师范大学徐小志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刘开辉课题组:铜上超纯石墨烯制备

    华南师范大学徐小志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刘开辉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在铜箔衬底上利用CVD方法合成本征的超高纯度单层石墨烯的方法。

    2021年8月10日 科研进展
    2.1K00
  • 金属所任文才团队PNAS:增透掺杂法同步提升柔性石墨烯透明导电膜的电导与透光率

    作者发展了一种基于光电共调制原理的增透掺杂策略,破解了同步提升柔性石墨烯薄膜电导和透光率的难题,从而获得了创纪录的高电/光导率比。采用这种高性能石墨烯柔性薄膜作为透明阳极,成功实现了柔性绿光OLED器件发光效率的大幅提高。其结果表明,增透掺杂为发展高性能柔性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基于其它碳材料和二维材料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0年11月4日 科研进展
    2.1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