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体
-
山西大学又一篇Nature,这次是独立通讯作者单位!超冷原子模拟扭曲二维材料
山西大学张靖团队使用一种由两个错位的激光束阵列装载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实现了对扭曲双层方格中超流体到莫特绝缘体转变的量子模拟。
-
电子不仅是粒子而且是波 “魔角”石墨烯超导性成因揭示
研究人员表示,平带中量子波函数的几何形状,加上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双层石墨烯中电子的流动而没有耗散。常规方程仅能解释其发现的一成超导信号。实验测量表明,具有偏转角度的双层石墨烯成为超导体的九成原因在于量子几何。这种材料的超导效应只有在极低温度下的实验中才能发现。
-
Nature Materials: 外延拓扑绝缘体/石墨烯/镓异质结构中的邻近诱导超导
将超导性引入拓扑绝缘体的狄拉克表面状态可以衍生拓扑超导体,其可以通过Majorana零模支持拓扑量子计算,然而可扩展材料平台的进一步开发是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关键。鉴于此,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的Jun Zhu等人系统研究了高质量(Bi,Sb)2Te3/石墨烯/镓异质结构的生长和性能,为理解和利用拓扑超导的应用潜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
欧盟增强二维超导体的项目
该项目是开拓者计划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计划为基于高风险/高收益科学-技术突破性跨学科研究的项目提供资金。Graphenea的主要作用是种植大于80微米的石墨烯单晶,这将为新材料提供极其高质量的基础。
-
研究透视:Nature Materials-扭转三层石墨烯 | 强关联相的狄拉克光谱
该项研究,这些性质建立了魔角扭转三层石墨烯MATTG的各种电调谐相图,并为研究其他相关系统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些系统同时具有陡峭和平坦的能带。
-
参考封面|解锁“魔角”石墨烯的隐藏技能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2月3日刊登题为《隐藏在超薄材料中的奇特量子效应曝光》的封面文章,作者是菲利普·鲍尔。全文摘编如下:
-
首个石墨烯超导量子干涉装置面世 有望为量子和超导研究提供新思路
在最新研究中,恩斯林科研团队利用扭曲石墨烯,制造出了首个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用于演示超导准粒子的干涉。传统SQUID正广泛应用于医学、地质学和考古学等领域,其灵敏的传感器能够测量磁场的微小变化,但其只与超导材料一起工作,因此在工作时需要使用液氦或氮气进行冷却。
-
研究前沿:Nature Nanotechnology-2篇魔角石墨烯 | 超导量子电路
第一篇研究成果扩展了电可调超导量子电路的工具集,还为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和基础科学等量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第二篇研究发现,加上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已有的应用历史,有望促进广泛量子器件发展,如相位滑移结或高动态电感探测器。
-
科研进展|上科大物质学院刘健鹏、孙兆茹联合团队在摩尔石墨烯体系的摩尔声子和奇异电荷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健鹏课题组和孙兆茹课题组合作,在转角双层石墨烯摩尔超晶格体系中的摩尔声子和奇异电荷序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
-
首届致远荣誉计划毕业生张怡然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
该论文第一作者张怡然,是致远学院2018届(首届致远荣誉计划)物理学方向毕业生,目前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在本次研究中主要负责多层魔角石墨烯样品的制备,极低温强磁场量子输运测量,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该研究首次在多层魔角石墨烯中的超导观测极大地拓展了石墨烯的强关联现象,其中的超导电性与对称破缺相的紧密联系为日后非常规超导的实验与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