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
悉尼科技大学Francesca Iacopi等–基于微图案外延石墨烯的脑机接口非侵入性传感器
这项工作展示了基于亚纳米厚外延石墨烯的三维微图案传感器,用于检测来自头皮枕部的挑战性脑电信号。枕部对应于大脑的视觉皮层,是基于常见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范式的BMIs实施的关键。图案化外延石墨烯传感器显示出高效的皮肤接触和低阻抗,并且可以实现与湿式传感器相当的信噪比。使用这些传感器,本研究还证明了通过大脑活动与四足机器人进行免提通信。
-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可喷涂石墨烯生物传感平台,用于快速和低成本的化学传感
新配方允许团队设计对特定化学品敏感的石墨烯油墨,然后将其喷洒在相对便宜的PCB上,以获得低成本的传感器。然后,不同的受体可能会沉积在相同的传感器上,允许在同一设备上检测到多种物质。Benji说:“我们希望让这些传感器靠近最终用户。”
-
研究员探索石墨烯传感器,通过AR+意念方式控制机器人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亚纳米厚外延石墨烯的三维微图案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枕叶区域的脑电图信号。实验表明,这种干式外延石墨烯传感器显示出低阻抗的有效皮肤接触,并且可以实现与湿式传感器相当的信噪比。
-
印度理工学院《ACS AMI》:基于热塑性聚氨酯/石墨烯的可回收无串扰柔性传感器,用于监测人体运动
该传感器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完美地破译大小应变。回收最多三次,不仅保持了适度良好的拉伸和压力敏感性。回收的TPU/石墨烯菌株展示了其监测各种生理参数的能力,如眨眼、手指弯曲和压力。这些发现为使用所开发的TPU/石墨烯纳米复合传感器跟踪人类健康、运动表现和人机交互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
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石墨烯的无创传感器,用于脑机界面
悉尼理工大学(UTS)的研究人员开发了石墨烯增强的生物传感器技术,仅通过思想控制使机器人和机器等设备能够运行。
-
机器学习方法有助于用石墨烯传感器识别分子
由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Manoharan Muruganathan(前高级讲师)和日本科学技术研究院(JAIST)的Hiroshi Mizuta教授应用了在几种气体吸附诱导的兴奋剂和散射信号上训练的机器学习(ML)模型,用单个设备识别选择性气体和高灵敏度传感。
-
中科院理化所《Langmuir》:基于石墨烯/MXene同轴微纤维的轻量级距离传感器,有助于无损抓取易碎和可变形物体
所制备的距离微型传感器在 50–300 μm 的距离范围内具有91.2 m–1的高灵敏度,116 ms 的快速响应时间,5 μm 的高分辨率,以及 500次周期的良好稳定性。此外,高性能和轻巧的微型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机械手上,通过施加在传感器上的位移来反映抓取状态。通过建立微传感信号与抓取状态的相关性,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安全、无损、有效的抓取和释放。
-
四川大学《Small》:自组装且超弹性的石墨烯气凝胶,用于高效除甲醛和多功能应用
本工作首先将PEI化学接枝到CNT表面,接枝率为29.34%,然后通过简单的水热组装、预冷冻和肼气还原工艺成功制备了CNT-PEI@rGA。CNT-PEI@rGA表现出弹性响应导电性和显著的压阻传感性能,具有快速响应、宽应变检测范围和长期耐久性。此外,它还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隔热性能。本工作为环境修复、智能电子器件、隔热材料等领域的多功能GA建设提供了新的策略。
-
用于生物传感的多项目晶圆运行
开放请求的PF 2用于在液体和生物材料中传感。PF2包括金(50纳米)触点、石墨烯图案和可选的Ti、Ni或Al沉积、可选的Al2O3封装(50纳米)、可选的聚合物封装(200纳米)和可选的开口。感兴趣的客户的指南和设计规则、起始成本以及MPW运行日历可在我们网站的MPW页面上找到。
-
青岛科大《Mater. Horiz》:超低温下的可拉伸石墨烯气凝胶,用于智能软机器人等
这种泊松比接近零的导电气凝胶在196.5 °C至300 °C范围内表现出类似橡胶但温度不变的弹性,在50%至400%拉伸应变范围内具有特殊的应变不敏感性,并且在50%拉伸应变以下具有高灵敏度。因此,它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用作高度可拉伸但应变不敏感的导体,在这些环境中,这些基于聚合物的可拉伸导电材料是不可加工的。此外,这项工作为构建无机超可拉伸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