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
在nomex纸上制备激光诱导石墨烯:工艺参数的影响和灵活的可穿戴应用
文章通过研究激光参数和扫描策略对材料性能和产品性能的影响,探索Nomex纸上的LIG工艺。以Nomex纸上制造的LIG为基础制作传感器,实时监测骨骼愈合。该传感器设备集成了应变和温度传感器,以监测患者的生理变化,例如皮肤肿胀和体温,同时支持无线数据传输。
-
用 “呼吸测醉器 ”传感器轻松检测甲醇中毒
研究人员配制了一种特殊的导电墨水,这种墨水结合了锆基金属有机框架(MOF)和石墨烯。然后,他们用三维打印技术将墨水打印到陶瓷上,制成了传感器。
-
Science Advances | 科学家实现基于激光刻写石墨烯的可调谐海螺状热声共振声波放大器!
该团队展示了一种用于石墨烯热声共振的螺旋型“海螺”声腔。该装置基于激光刻写技术制备了激光刻写石墨烯膜(LSG),可贴附于声腔的入口处,作为柔性二维热声声源使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二维材料在热声发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径。通过将激光刻写石墨烯与3D打印声腔相结合,实现了基于热声共振的声波放大,解决了传统二维热声发射器在低频段声压不足的问题。
-
北京理工大学《ACS ANM》:基于石墨烯的声学传感器的语音加密
研究提出通过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制备电阻式声学传感器,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现数据加密,从而更好地降低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数据泄露的威胁。通过神经网络验证了Tiny Encryption Algorithm(TEA)和混沌加密算法处理的数据的识别与混淆能力。利用加密后数据密度散点图对不同加密算法进行模糊特征化,并分析其分布差异的潜在机制及其对加密效果的影响。
-
用于生物传感应用的新多项目晶圆运行现已开放
我们的 MPW 服务允许客户在成熟的工业平台上,通过掩膜共享计划,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周转期制造他们的定制设计,是原型设计和概念验证的理想选择。该服务现已开始接受申请,并将持续到 2025 年 9 月 1 日。制造时间定于 2025 年 10 月至 12 月。
-
机器人指尖液体识别系统可精准识别酒精浓度
受人体指尖默克尔细胞启发,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共形石墨烯纳米墙-六方氮化硼-石墨烯(CGNWs-hBN-Gr)准二维垂直隧穿触觉传感器,利用hBN隧穿通道模拟PZ蛋白的生物机械门控离子通道,通过微纳米多尺度力敏界面实现了原子层间隧穿电流的宏观调控。
-
Tachmed 和 Paragraf 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石墨烯诊断技术的规模
合作重点是将 Paragraf 专有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 (GFET) 分子传感器集成到 Tachmed 的创新数字健康平台 TachShield 中。根据协议条款,两家公司将签署一项协议,共同开发基于GFET生物传感器的下一代诊断测试;并确保Tachmed能够扩大家用测试盒的供应规模。
-
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悬浮石墨烯的 NEMS 加速计,可直接进行电子读取
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压阻石墨烯基 NEMS 加速度计,其制造良率高、机械鲁棒性和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其中悬浮石墨烯膜的沟槽宽度仅为 1 µm,并使用完全夹紧的悬浮双层石墨烯膜和附着的 SiO2/Si 证明质量作为加速度传感器。
-
深圳技术大学史济东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的自修复应变/湿度双模传感器的设计及在可穿戴呼吸监测的应用
深圳技术大学的史济东副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纳米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应变/湿度双模传感器。由于石墨烯纳米片在应变下的层片滑移以及纳米纤维素的吸湿特性,这种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应变传感(0%-20%应变范围内GF=380)和湿度传感(5%-90%相对湿度范围内 0.58 RH-1)性能,以及独特的湿度触发自修复特性。
-
龙游攻坚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难题 揭榜挂帅,让机器人眼睛亮鼻子灵
针对人形机器人嗅觉感知技术,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引进的浙江大学姚龙超副研究员创新团队研发了一套嗅觉传感器。它应用了石墨烯复合纳米金属氧化物新型气敏材料,构建异质材料大规模集成的嗅觉芯片,并通过智能解析算法将信号反演成气体成分和人类嗅觉语义。该院院长助理、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吴祥介绍,具备嗅觉感知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在环保、医疗、安防、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中具有广阔前景,是提升其环境适应性和类人智能水平的重要技术方向。
-
Archer 与 Paragraf 合作开发生物芯片
该协议旨在推进 Archer 生物芯片钾离子传感器的开发,用于检测慢性肾病。协议将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将在三个月内完成,预计总成本为 22.2 万英镑。
-
浙江大学邬建敏等ACS:基于石墨烯的电子鼻传感器阵列,快速区分细菌性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新方法
研究中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e-nose传感器阵列,通过多种还原方法(包括气相还原、液相还原和一步液相还原)对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金属酞菁(MPcs)进行修饰。这些材料通过不同的还原策略与rGO结合,形成具有独特交叉反应响应模式的传感器阵列。
-
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四大项目领航生物医学革命
四大项目形成“材料-器件-系统”全链条创新网络:2D-BioPAD与MUNASET共享GFET技术平台;GRAPHERGIA的能源方案为可穿戴设备提供底层支持;SAFARI的安全标准将成为行业规范。欧盟通过石墨烯旗舰计划整合85%的研发资源,预计到2030年,相关产业将创造38亿欧元经济价值,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数字疗法设备领域占据全球40%市场份额。
-
韩国Kukil Graphene公司联合成均馆大学开发石墨烯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平台
检测原理:淀粉样蛋白纤维化会改变石墨烯表面电子迁移率,通过场效应晶体管(GFET)捕捉电信号变化,灵敏度达0.1 pM。Kukil Graphene已在龟尾国家产业园购置3万平方米土地,建设石墨烯生物传感器专用产线,预计2026年底完成设备安装。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达产后年产能达500万片传感器芯片,供应亚太地区医疗市场。
-
透过科博会“窗口”看产业发展 北京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迸发新活力
在北京芯智睿声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融合人工智能和先进传感器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产品备受关注。“石墨烯柔性传感器可以灵敏地感知喉部肌肉的运动,和麦克风识别的声音信号相结合之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出用户想讲的话,最后通过音色克隆和语音还原技术,形成一个自然的音色。”王宇峰透露,该产品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上市,希望让更多语音受损人群自信、自如地交流,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