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
-
西湖大学工学院王蕾、文燎勇团队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天然高分子激光诱导石墨烯制备及应用
通过一步法激光诱导碳化,我们将含有废水重金属离子的壳聚糖成功转化为 M-LIG,并应用于CO2电化学还原生产C2产物和高级氧化处理污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总的来说,研究团队提出的战略可以为实现低碳、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一种协同解决方案。
-
富邦股份:公司投资参股的以色列 LIGC公司,拥有激光诱导石墨烯平台技术,该公司正持续推进石墨烯技术相关产品落地
有投资者向富邦股份(300387)提问, 董秘你好!贵公司与以色列公司研发石墨烯技术,现在进展如何?有没有产品推出,收效如何?
-
北航罗斯达Adv. Sci.:多功能、多自由形态激光诱导石墨烯选区增材制造技术
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化激光加工的石墨烯增材制造技术(LIG-AM),实现了多自由形态宏观石墨烯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智能材料与高强度材料选区结合的同步增材制造新思路,可为未来智能高端装备的选区功能化同步制造带来指导意义。
-
韩科院《AFM》封面:一篇综述带你了解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最新进展!
首先介绍了LIG形成的机理,重点介绍了激光辐照过程中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材料的转变。深入讨论了激光类型、制造参数和激光环境对LIG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还强调了LIG在先进应用中的潜力,包括生物传感器、物理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电池、三电纳米发电机等等。最后,讨论了LIG研究的当前挑战和未来展望。
-
富邦股份:公司投资的LIGC公司具备有关激光诱导石墨烯平台技术
有投资者向富邦股份(300387)提问, 公司领导您们好,我想咨询一下公司有激光,机器人方面技术吗?
-
综述:激光诱导石墨烯在智能传感方向的应用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LIG和LIG复合物的制备原理,包括形貌和组分的调控,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控制等。接着基于设计原理和工作机制(特异结合型和非特异结合型的化学传感器,基于压阻效应的机械传感器等),对LIG传感器进行总结。最后,作者讨论了LIG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
-
科学家研发“元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脑和肠道化学信号,为“脑-肠轴”研究提供硬件工具
据了解,“元弦”最终呈现出的是包裹在弹性体(橡胶)里的石墨烯网络结构。“石墨烯本身不是很可拉伸,但如果它像网状缠绕在一起,嵌入在橡胶中,它就变成了可拉伸。”李金星解释说。而刘宇鑫则表示,他们还采用激光技术把它做成了几百微米大小,里面也加入了一些纳米颗粒,可以提高同时测量多巴胺和血清素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医用传感器研究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结果 http://www.pubmedplus.cn/P/SearchQuickResult?wd=b4ef1de7-7310-439a-a585-b9d40bac64fa 年份 记录数占% 01. 2022 4 篇 22.222% 02. 2021…
-
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柔软、可拉伸激光诱导石墨烯传感器
通过结构和材料设计获得的可伸缩器件和基板对于可穿戴电子产品至关重要。在PI薄膜上制造的基于LIG的传感器的最大应变小于3%,与人类皮肤的最大应变超过13%相比,这要低得多。因此,必须制造可拉伸性超过15%的基于LIG的电子产品,用于可穿戴应用。
-
Nano. Lett:激光诱导石墨烯和金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实现的瞬态、可植入的超薄生物燃料电池
香港城市大学Xinge Yu、Ruquan Ye和复旦大学Enming Song报道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LIG)/金纳米粒子(Au NPs)复合电极的高性能瞬时葡萄糖酶生物燃料电池(TEBF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