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剥离
-
中泰化学(002092)周评:本周涨1.74%,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出1214.74万元
公司持有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19.39%股份,凯纳股份是国内首家从事石墨烯、石墨烯微片生产的新兴专业化高科技企业,采用独特的机械剥离工艺生产石墨烯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和塑料等复合材料领域;19年,凯纳股份持续加大对核心石墨烯制备和优势性能应用产品的研发及升级投入,在石墨烯制备及两大优势应用方面持续发展,特别是碳塑合金产品,已获得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和批量订单,截至年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全年营收3769.54万元
-
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凯纳荣获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凭借与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开发的“机械剥离法石墨烯的制备与改性技术及应用”斩获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唯一一项一等奖。
-
省重点项目 | 信和新材料建设10万吨涂料及石墨烯环氧树脂等产品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年产水性涂料及溶剂型涂料10万吨,石墨烯粉体及石墨烯规模化衍生产品500吨(包括燃烧合成法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粉体(含复合粉)和接枝石墨烯粉体等石墨烯材料),水性石墨烯环氧树脂0.3万吨,溶剂型石墨烯环氧树脂0.2万吨,无溶剂型石墨烯环氧树脂0.3万吨,石墨烯接枝聚酯多元醇0.3万吨、石墨烯改性塑料母粒0.1万吨。
-
有了“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杭州烯鲸的发明专利是采用物理制备法的石墨烯的分级方法。物理法制备的石墨烯粉体会因为石墨矿地质结构以及初加工的原因,造成剥离程度的不一致,对石墨烯粉体进行分级,能够在后续应用时,更好的稳定终端产品的品质。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闽政文〔2023〕75号
华侨大学、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国华、赵立平、洪江彬、方崇卿、黄卫明“机械剥离法石墨烯的制备与改性技术及应用”成果获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方崇卿:“早起”与“潜行” 凯纳石墨烯终得“正果”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80级校友毕业20周年同学会上,后来的凯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赵立平,得知曾经的“上下铺兄弟”、在华侨大学任教的陈国华教授在石墨烯研究上造诣颇深,马上萌生了共同研发石墨烯新材料的想法,交流之后两位创始人一拍即合,开启产学研共建合作。经过几年的科研摸索和产业化项目孵化,2010年5月13日,凯纳公司正式成立。
-
ChemSusChem:硫酸根自由基氧化制备边缘羟基化石墨烯的机械化学绿色新方法
干法球磨机械化学法已被用于制备边缘功能化石墨烯,其原理为利用球磨机械效应破坏石墨中的碳-碳键断裂形成相应的碳(离子)自由基,进而与干冰、草酸、SO3等磨剂反应,在碳自羧由基上引入羟基或磺酸基。由于石墨C-C键能(710 kJ mol−1)较大,采用上述“惰性”磨剂共磨不仅耗时(12-48 h)、耗能(转速500 rpm),而且其共轭结构不可避免地被部分破坏,因此,制得的石墨烯后续仍需采用600 °C以上的高温热处理以提升其导电性。
-
【石墨回收】IECR:废旧电动汽车阳极的可持续再生为溶液可加工的石墨烯纳米材料—Jason Stafford
这项工作表明,水性表面活性剂中的高剪切剥离是将电动汽车废石墨阳极升级为可溶液加工石墨烯的可行方法。
-
研究人员使用天然表面活性剂对石墨烯进行有效的液相剥离
与市售和大多数研究的表面活性剂相比,Sapindus Mukorossi (SM)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天然、低成本 (0.02 $/g)、无毒且可生物降解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该团队展示了其用于高浓度和稳定在水中的无缺陷、超薄和微米尺寸(横向长度)石墨烯纳米片。
-
红石崖将建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行业工厂
在建工程主要试验产物为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建设内容包括1#主厂房(即1#中试车间)1座1F,已建成,占地面积4122.92㎡、建筑面积4122.92㎡,位于厂区东南侧,拟于该车间内建设1条石墨烯机械法制备中试线,目前尚未建设。2#主厂房(即2#中试车间)1座1F,已建成,占地面积3650.51㎡、建筑面积3650.51㎡,位于厂区东北侧,原计划建设的1条碳复合材料中试线、1条石墨烯机械法制备中试线不再建设。
-
石墨烯生产实现零污染——山东沃烯新材料十年研发突破技术瓶颈
日前,从山东沃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消息,经过近10年的反复试验,由京津鲁三地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在石墨烯制备工艺方面有了新突破。该团队研发的“EIS”物理液相剥离石墨烯粉体规模化制备工艺,实现了零污染智能化生产,目前已达到量产条件。
-
京津鲁三地人才团队联手,实现石墨烯制备工艺新突破!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IS’物理液相剥离石墨烯粉体规模化制备工艺的研发成果,属于整个团队,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是无法实现的。”杨杰介绍说,该工艺制备的石墨烯粉体具有成本低,导热、导电好,易分散等特点,并且该制备工艺可实现零污染智能化生产,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高品质石墨烯粉体50吨以上。
-
单宁酸基液相剥离一步合成生物相容性纳米复合材料
单宁酸是最适合改善纳米颗粒和2D纳米复合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表面改性剂,它是最普遍的绿色化合物之一,具有高水平的邻苯三酚 – 邻苯二酚基团。构建的FFG/BNN具有长期的分散稳定性。这项研究为大规模创建FFG / BNN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并设法实现了57.3%的最高产量。
-
烯聚科技:深耕产业链条,勇闯材料创新“无人区”
经过近5年技术攻关,受到可乐“微化学法产生气泡”的启发,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石墨烯制备方法“气泡辅助-液相机械剥离法”,相比传统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法,不仅生产成本更低、制备流程简单,且保持了石墨原有的层内晶体结构,剥离效率更高,实现了石墨烯制备过程中成本、品质和效率“魔鬼三角”的统一。
-
益墨轩科技公司参与石墨烯材料“液相剥离法”和“电弧法”绿色制备两项团体标准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年5月27日,由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研制的石墨烯材料“液相剥离法”和“电弧法”绿色制备两项团体标准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联盟会员单位和下游用户企业的近30名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具体参会企业名单见致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