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剥离
-
SCMs|快速微波还原电化学衍生氧化石墨烯制备高结晶石墨烯膜
近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李丹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梁庆华研究员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EGO膜的快速微波还原过程。
-
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Carbon》:具备独特“石墨烯化”结构的超高导电柔性碳薄膜
文中详细阐述了独特的“高温石墨烯化”机理,并利用一系列的纳米结构表征充分验证了该纳米材料平面内无晶格缺陷,面间无伯纳尔型石墨堆叠次序的核心特点。由该纳米材料制备的柔性薄膜具有目前已有研究报导中最高的电磁屏蔽性能 > 70000 dB cm2g-1并可大规模商业化制备,该研究为未来高导电材料的缺陷调控和石墨化机制的深入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陕西科大《RCS Adv》:超薄独立式石墨烯薄膜,用于高效隔热和电磁干扰屏蔽
本文首次以电导率、产率和结构为评价因素,系统地讨论了电解质类型、浓度、电压和pH值对电化学剥离法制备石墨烯产率和电导率的影响。
-
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JMCC》:通过热压制备高导电石墨烯/织物混合电极,作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研究基于电化学剥离石墨烯 (EEG) 和棉织物的高导电性和柔性电极;这些电极是通过热压制成的,可用作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中的传感材料。通过改变织物基底上EEG的表面密度,可以控制电极的薄片电阻和微观结构。优化后的EEG/纺织电极的最小片电阻(Rs)为1.3Ωsq−1以及1000周弯曲试验期间的高柔韧性和耐久性。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CEJ》:以高通量离域电化学剥离法制备高质量石墨烯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Penglei Zhang/丁古巧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研究人员研究提出一种离域电化学剥离 (DEE) 策略,以彻底改变石墨的电化学剥离方式。
-
嘉定区产学研合作项目案例 | 电化学法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分散技术项目
基于该技术,中科悦达与国内顶级手机终端制造商最大热管理供应商成立控股子公司,该技术评估作价1500万元进入子公司,并直接支撑子公司实现第一代石墨烯散热膜年产30万平米量产线建设,目前已小批量出货。
-
小尺寸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我们定义这种横向尺寸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石墨烯为小尺寸石墨烯或亚微米石墨烯。如果石墨烯的横向尺寸进一步减小到10nm以下,我们称之为石墨烯量子点,由于尺寸效应,石墨烯量子点拥有超强的分散性能和荧光特性。
-
金属所任文才Nature子刊:电解水氧化绿色制备氧化石墨烯
文章提出的氧化石墨烯电解水氧化制备的方法中,硫酸预插层的过程抑制了水在阳极氧析出反应的发生,是成功制备的必要条件。在电解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氧化剂的使用,避免了金属离子的残留,也有希望实现硫酸的循环利用。其次,与传统的Hummer’s方法和K2FeO4氧化插层法相比,氧化速度提高了100倍。此外,可以通过改变硫酸的浓度来调节石墨烯的氧化程度,通过改变超声时间与功率来调节层数与片层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