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
-
CEJ:利用高功率快速焦耳加热法大规模生产石墨烯—Danna Wu
高功率RJH工艺使用放大的焦耳加热系统,在石英管中压缩100克炭黑,在几分钟内达到3000摄氏度的温度。将炭黑转化为石墨烯的过程包括预热和石墨化阶段,能耗极低,约为每公斤5千瓦时,相当于每公斤0.50美元的成本。理论上,一个设备每年有可能产生多达5吨的石墨烯。氧化硼和三聚氰胺等添加剂用于直接大规模生产掺杂石墨烯。
-
山西太原:“先投后股”模式助力成果转化
太原‘先投后股’模式投入500万元支持,我们就新上马这条300吨生产线。”赛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海港说,“两年后,财政资金可按约定比例转换为股权,或由我们偿还财政。
-
赛因新材料 ,“碳”索新未来
赛因依托先进的自动化快速焦耳热工艺,其产品品质备受市场认可,订单量逐年攀升,以这100万元的启动资金为起点,撬动了总计4000余万元的海内外订单。赛因的年产能也从最初的50吨提升至即将完成调试的300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晋创谷•太原 | 解锁“科创森林”的成长密码
赛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掌握焦耳石墨烯生产技术,让原油身价暴涨,拿下500万美金沙特订单!而从实验室“零点几克”到标准化量产的解法是入驻晋创谷,生产场地和百万启动资金都解决
-
政策服务犹如“及时雨”
“这里的设施便利,环境优美。现代化厂房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生产需求,还给前来考察的外商留下了美好印象。”吕海港说,“‘晋创谷·太原’的运营团队还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了税务、环保、用电、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
-
以废治废——闪蒸石墨烯土壤改良技术助力黄泛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毛小菲团队的核心技术为农业废弃物热化学定向热转化制备涡轮结构状石墨烯。该技术可通过微波辅助焦耳热闪蒸手段,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高效转化为纳米碳材料,同步解决“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低”和“石墨烯制备成本高”两大难题。与传统石墨烯生产方式相比,该技术通过定向热转化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且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仅为市场价的十分之一。该团队进一步将石墨烯与微生物菌剂结合,开发出兼具固碳、保水、增强土壤透气性的新型土壤修复材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方案。
-
《Environmental Research》综述:通过闪蒸焦耳热将不同废料转化为石墨烯的最新进展
本文详细探讨了FJH技术的基本原理、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的进展,以及过去四年中该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文章还讨论了FJH技术在不同应用中的潜力,包括混凝土生产、水净化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并分析了FJH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
-
关于“晋创谷•太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第一批拟支持项目的公示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提供书面异议材料。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加盖本单位公章,并提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提供个人有效证件、签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逾期或未按上述要求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
-
亚历山大大学《ENVIRON RES》:综述!通过闪焦耳热将不同废料转化为石墨烯的最新进展
本文,亚历山大大学Mohamed Hosny等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FJH石墨烯的基本原理、自动化以及过去四年中该工艺的扩展情况,该工艺的目标是每天生产100吨石墨烯。文章讨论了FG的各种表征技术、FG 与传统石墨烯相比的优势,以及 FJH 所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
-
【庆贺】我司速蒸石墨烯登上化工顶刊CEJ
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创新性地应用高功率快速焦耳加热技术,将100克炭黑在5分钟内加热至3000℃,以96%的高产率得到高性能少层涡轮层状石墨烯(RG),加热到冷却整个过程仅需10分钟。与传统方法相比,这一新技术的生产能耗仅为每千克石墨烯约5千瓦时(约0.5美元),不仅显著降低了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理论上,一台设备在实验室环境下即可实现年产5吨石墨烯,为石墨烯的工业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清华&莱斯Nature综述:焦耳热在石墨烯、陶瓷、金属回收、废塑料、纳米材料等方面的进展
在工业电气化的背景下,FJH 技术以其高效率、高温升温能力和快速反应时间成为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自2020年首次用于石墨烯合成以来,FJH 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从实验室级别扩展到废弃物升级利用、资源回收及环境修复领域。其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实现可持续工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
印度理工学院Carbon:瞬态焦耳加热法制备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
在碳布上紧密的氧化石墨烯薄膜经过单一50毫秒电流脉冲后转变为大孔石墨烯结构,而通过连续的超短(100毫秒)电流脉冲的KOH激活过程中引入了基平面纳米孔。优化后的激活过程不仅在石墨烯基平面上形成了平均直径为6纳米的均匀纳米孔,而且在激活过程中引入了一些额外的伪电容氧化官能团。与常规的热和化学策略相比,这种电激活过程更为直接,所需的热预算非常低,且能直接得到即用的电极。
-
Constr. Build. Mater. :闪蒸石墨烯类型、含量及分散方法对新拌水泥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机理
本文研究不足在于对FG分散状态和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表征不够充分。石墨烯材料由于纳米片结构,在高碱性环境中易团聚。目前缺乏理想的方法来直接表征纳米填料分散性。因此,未来需引入更强大的表征方法。此外,FG可能显著影响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这些方面应在未来深入研究。
-
马里兰大学胡良兵Materials Today:3000K 焦耳加热制备高导电率石墨烯薄膜
2018年,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创纪录电导率和迁移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薄膜。通过在3000 K的高温下利用焦耳加热进行热还原,制得的RGO薄膜电导率达到了6300 Scm^-1,迁移率达到了320 cm^2 V^-1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