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
-
AM: 废塑料转化为混合碳纳米材料
在纳米复合材料中,F1DM优于商业的碳纳米管。与当前的1D材料合成策略相比,FJH合成的累计能源需求减少了86–92%,全球变暖进程减少了92–94%。该工作表明,FJH提供了一种成本效益高且可持续的途径,其可以将废塑料转化为有价值的1D石墨材料和混合纳米材料。
-
莱斯大学为锂离子阳极注入新生命 快速的“绿色”工艺使必要的电池组件恢复重复使用
依赖于他们开发的独特“闪蒸焦耳”焦耳加热工艺,从废物中生产石墨烯。化学家詹姆斯·图尔(James Tour)的莱斯实验室重新配置了该工艺,以快速再生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负极材料,去除杂质,以便它们可以反复使用。
-
脉冲+闪蒸+焦耳热:这种纳米制备新技术已发表10篇Nature/Science论文
太原赛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改进,研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脉冲闪蒸焦耳热反应器:赛因脉冲电闪蒸反应器。脉冲电闪蒸反应器是赛因新材料公司开发的实现闪蒸焦耳热和快速焦耳热反应装置,可以实现文献中的所有功能,简单高效地制备各种新型纳米材料。自2020年以来,已经有十多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课题组使用,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
莱斯大学将沥青质转化为用于复合材料的石墨烯 原油的“闪蒸”副产品可以增强材料,聚合物油墨
材料科学和纳米工程助理研究教授Muhammad Rahman正在采用莱斯大学独特的闪焦耳加热工艺,将沥青质立即转化为涡轮层(松散排列)石墨烯,并将其混合到复合材料中,用于热、防腐蚀和3D打印应用。
-
ACS Nano:闪光石墨烯助力可回收生物复合材料的可持续3D打印
美国莱斯大学James M. Tour和美国密苏里大学Jian Lin所在团队制备了可作为3D打印油墨的FG/大豆油基生物复合材料。该材料可用于轻质声学元结构等的制造,打印的3D结构在承重和消音等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特性,并可节约原料的使用。其中,FG可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打印适性;材料的碳源来自二氧化碳,并可通过FJH工艺实现循环利用。
-
“白菜价石墨烯”的又一佳作,石墨烯产业化之路更进一步!
作者创新性地采用焦耳热闪蒸技术制备了石墨烯材料。闪蒸石墨烯主要由涡轮层状石墨烯片和褶皱石墨烯构成。其中,焦耳热闪蒸的持续时间影响闪蒸石墨烯的物相组成,并控制涡轮状闪蒸石墨烯片与褶皱石墨烯的比例。作者认为,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涡轮状闪蒸石墨烯,闪蒸时间应保持在30~100 ms 之间。更重要的是,涡轮状闪蒸石墨烯在剪切力下容易剥落,因此,该技术必将对石墨烯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
山西大学《ACS ML》:闪光氮掺杂石墨烯,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无定形炭黑和尿素的前体在带有明亮闪光黑体辐射的短电脉冲下,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迅速转化为高质量的FNG。制备的FNG产品具有高石墨化和涡层结构。在1Ag–1下提供152.8μF cm –2的高表面积归一化电容,即使在128Ag –1 下也具有非凡的倍率能力和 86.1% 的显著电容保持率,以及 30.2 ms 的击倒弛豫时间。此外,组装的对称准固态超级电容器具有16.9 Wh kg -1的高能量密度和 16.0 kW kg -1的最大功率密度,以及理想的循环稳定性。这些出色的表现表明,FNG是开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
美国莱斯大学James Tour教授访谈:福特公司将我们的石墨烯放入新的复合材料中达到了预期的增韧和隔音效果
美国莱斯大学James Tour教授课题组发现了闪蒸焦耳热技术,近两年来,在大批量制备石墨烯,废塑料制备石墨烯,废橡胶制备石墨烯,亚稳态过渡金属碳化物合成,掺杂石墨烯制备,废塑料制备多孔高比表面石墨烯等方面得到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
莱斯大学与福特合作将废旧汽车塑料“变身”石墨烯,有望惠及全球14亿辆在用乘用车
近日,莱斯大学团队与福特汽车合作,通过节能新技术把报废汽车中可回收的塑料“变身”成石墨烯。既能缓解大量的垃圾处理压力,又将塑料“变废为宝”合成新石墨烯用来制造新汽车聚氨酯泡沫塑料。该研究为报废汽车中的塑料回收,及更绿色、可持续的石墨烯生产方式提供了一种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