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质量成为苏州发展“不二密码”

二是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装备、精准医疗、金融科技等产业方兴未艾,石墨烯、柔性电子、微纳米材料与器件等呼之欲出,苏州要抓住机遇。

□王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指出: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苏州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华丽转身,即“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都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苏州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09%,但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排全国城市第六位。如果置于全球排行榜,苏州排第40位,超过了埃及、越南、新西兰等国家。

苏州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的发展路子,回答了在没有国家政策的倾斜与特殊照顾的情况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区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二是敢于抢抓机遇促突破,在有限的政策空间里将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发挥到极致,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并在新的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注重顶层设计,树立改革发展正确的价值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领导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各类风险不容忽视。同时,对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苏州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产业层次总体还不高,对外贸易质量和结构有待优化,自主品牌的终端产品依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需大踏步提升,“独角兽”企业尚需大力培育,相当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核心发明专利,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较先进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资源利用效率还偏低,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第一,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一是运用先进成熟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低端产业不等于低级产业,关键在于要做精做细做到极致。二是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装备、精准医疗、金融科技等产业方兴未艾,石墨烯、柔性电子、微纳米材料与器件等呼之欲出,苏州要抓住机遇。三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不断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努力保护产业链的完整性是多么重要,尤其是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供应链、创新链安全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苏州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要利用好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等各类载体和平台,引进更多的高质量外资。引进外资就是引进和聚集全球先进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人才等高端要素。大项目落地,就会带来产业创新、外贸、配套产业、高报酬就业、税收,还有技术外溢和市场竞争;不但要继续引进先进制造业,还要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

第三,在继续做好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加快制度型开放的步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既是开放,又是改革。未来全球竞争的趋势是逐步转向制度竞争、公共服务的竞争、营商环境的竞争。以资本为纽带的生产要素流向哪里,价值链生产环节和阶段配置到哪里,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的影响。产业和产品价值链中的高端生产环节和阶段的区位配置、先进和高端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对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营造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繁荣文化产业,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启动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加强与喜马拉雅、阅文集团、小红书等知名平台合作,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精心打造“运河十景”,策划国家会展中心“苏作馆”,全力做好昆曲、评弹、苏工苏作的保护传承和品牌营销,推进“江南小剧场”布点扩面,把“江南文化”的标识擦得更亮。

(作者系苏州市委党校教授)

本文来自苏州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1年12月7日 09:55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10: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