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科创为核 产业为脊 再造一个绿色镇海

2022年11月,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我国石墨烯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也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意味着镇海又新增了一个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

系列报道:科创为核 产业为脊 再造一个绿色镇海

在浙江省宁波市北部,有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兴的“海天雄镇”,这里就是镇海。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绿色石化产业在镇海蓬勃发展,石化产值占当地经济的比重高达70%。

“石化”是镇海的工业底色,也是留给外界的深刻印象。而今,镇海在绿色石化的基础上主动寻求新的增长极,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丰沃的科创资源,构筑科技创新动力源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

以2.5%的土地创造8.75%的生产总值

镇海素有“浙东门户”之称。2022年,镇海地区生产总值1374.3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在宁波市排名第一,总量跃居浙江省第16位,比上年上升两位。

以占宁波市2.5%的土地却创造了全市8.75%的生产总值,镇海靠的是什么?要想读懂今天镇海背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就要对他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70年代,彼时的镇海产业结构单一,工业经济不发达。1974年,国家重点工程宁波港镇海港区、浙江炼油厂、镇海发电厂、宁波海洋渔业基地四大工程相继启动。巧合的是,“四大工程”全都落户镇海。

系列报道:科创为核 产业为脊 再造一个绿色镇海

随着“四大工程”的开工建设,省部属企业作为“四大工程”的配套也迁到了镇海,一批乡镇工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镇海原本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变,逐步形成了石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镇海也从当年的农业县摇身一变成为工业重镇,为镇海经济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1978年,镇海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34亿元,2022年达到1374.3亿元;1978年,镇海的工业增加值只有0.81亿元,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3.8亿元。

在“四大工程”驱动下,镇海攒下了一份厚厚的家底。时至今日,仔细观察镇海的产业版图便会发现,肇始于“四大工程”的产业体系仍然是镇海经济的支柱。镇海的第二产业占比69.5%,第三产业占比30%。在工业经济中,石化产业又是支柱行业。

目前,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并形成了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链,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4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和15%。

截至2022年底,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家,建有53家企业研发机构,17家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家企业建有院士工作站。

可以说,随着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镇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宁波市经济作出了贡献。不过,这种“橄榄形”的产业结构,一度让镇海发展面临“瓶颈期”。未来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结合绿色石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这是摆在镇海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很快,镇海便找到了答案:科创赋能。中国共产党宁波市镇海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

从“港口强区、品质之城”到“科创强区、品质之城”,两个字的变化指明了镇海未来的发展方向,既是对建设港口强区、品质之城的深化拓展,更体现了镇海区委、区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厚植科创基因,激活发展动能

使科创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镇海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开启“二次创业”。这次,镇海要干的,是再造一个“科创镇海”。

其实,镇海手上一直有一座待开发的“科创宝藏”。镇海周边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落户镇海,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

后来,镇海多方争取,与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共建了创业创新平台——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并于2010年1月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16年,在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镇海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获得授牌,第一次向外界喊出了“北有中关村,南有中官路”的口号,并以碳材料、磁性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为主攻方向,建设镇海新材料小镇。

2017年,“中国制造2025”镇海行动方案正式发布。镇海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长三角智能装备制造业基地、浙江省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

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质量,于镇海而言,要牢牢抓住科创这一“牛鼻子”,做好集聚创新机构、集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聚一转”工作。

此后,镇海主动融入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建设,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相继落地,汇聚起科创成果孵化转化强大动力。

然而,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作为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发动机”、打造长三角重要科创策源地的重中之重,甬江实验室落户镇海新材料小镇,围绕新材料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系列报道:科创为核 产业为脊 再造一个绿色镇海

目前,甬江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一批科创平台落户镇海新材料小镇,汇聚起科创成果孵化转化强大动力。雷英杰/摄

作为浙江省第五家挂牌的省级实验室,甬江实验室围绕新材料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科学布局“八中心、五平台”,目标到2025年,建成8个国际一流水平的新材料研究中心,突破10种以上关键“卡脖子”材料或满足未来需求的国际首创材料。目前,甬江实验室已经建成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3D数字制造创新中心等两个创新中心。

2022年11月,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我国石墨烯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也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意味着镇海又新增了一个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

除了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集成电路是镇海的又一大布局。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镇海将建设面积约7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园。作为产业链重要一环,2022年9月,“甬江芯谷”也正式揭牌,将打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重要地标。

一流平台需要源源不断的一流人才,新型研究型大学横空出世。2022年12月底,由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举办、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支持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筹)正式开工建设,旨在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得益于科创平台的虹吸效应和镇海人才引培环境,越来越多的创新英才选择镇海、扎根镇海,“科创镇海、人才金港”品牌更加响亮。目前,镇海科创平台集聚各类人才2000余名,特优以上人才总量位于宁波市前列,还成功创建浙江中官路人才创业园,建成宁波市首家“院士之家·青英荟”。

“镇海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所副所长陆之毅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表示:“科研人员要心怀‘国之大者’,潜心研究颠覆性技术,切忌跟风、抱大腿,切切实实为国家提供未来有竞争力的原理和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镇海在打造科创强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1+4+N”绿色石化“智治”体系,打造‘1+23’无废石化基地,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实现科创与生态“两翼齐飞”。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副局长蔡星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表示:“全区239个VOCs主要排放口非甲烷总烃平均浓度远低于排放标准,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石化基地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由绿色石化基地、甬江实验室、新型研究型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园构成的新“四大工程”,系统化地构建起“再造一个镇海”的四梁八柱。尤其是在宁波市高规格启动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当下,新“四大工程”成为镇海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无形中提升了镇海在区域发展中的“首位度”。

打造科创强区,政府保驾护航

在科创平台和人才赋能的加持下,一批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从科研院所走向车间、走向市场,成为镇海做大做强的驱动力。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参与攻关的国内首套年产3000吨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顺利开车并产出合格产品,成功打破了高性能聚丁烯-1技术和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制氢与储氢技术等研究,成功实现了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石墨烯、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氧化锌基旋转溅射靶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项目的产业化研发和转移;

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将石墨烯与铜复合制成“超级铜”,其导电性能优于银,突破电机能效提升瓶颈,驱动我国新一代高效能电机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恒河材料从建厂只有单一的热聚石油树脂产品,到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优势,自主研发的氢化石油树脂成功投产,不仅解决了热聚树脂的异味问题,而且打破了高端石油树脂市场国外垄断的局面;

家联科技将甘蔗渣被做成全降解餐盒、杯具等,并顺利规模化生产,实现传统产业与新产业、新技术的深度融合。而且,攻克了生物基全降解聚乳酸产品的耐热性差、脆性大和成本高的难题,真正实现聚乳酸产业化应用。

……

不过,科创赋能并非一蹴而就。科创项目要想落地快、见效快、发展快,还需要政策支持、制度创新、综合协调和全方位服务作保障,这对镇海区委、区政府是一次重大考验。

长期以来,镇海土地要素吃紧。数据显示,镇海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是宁波市平均值的3倍。囿于土地要素紧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和项目落地都面临“瓶颈”。

资源要素腾挪不出来,转型发展就要滞后、机遇机会就会流失。镇海从最早提出“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再到在浙江省率先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以集约化手段提升经济效能,为优质企业拓展发展空间,让“寸土生寸金”。

自2019年起,镇海“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连续3年获得浙江省和宁波市督查激励。正是基于强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打造科创强区才有了坚实基础。今年,镇海继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动城镇开发边界外工业用地腾挪入园和园区内低效用地改造开发。

目前,《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已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复,规划范围为42.25平方公里,主要纳入远离城镇居民的泥螺山围垦一期区域,对应的规划环评于今年2月正式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查批复。

系列报道:科创为核 产业为脊 再造一个绿色镇海

石化企业智慧中控室

镇海还在不断加强金融要素保障。一方面,持续增大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力度,成立区产业基金、区人才基金、威远鲲鹏基金、甬江科创基金等4支国有资本运营基金,合计认缴规模12亿元,实到资金8.7亿元,已获批子基金11支和出资直投27个项目,累计出资金额8.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43亿元。

另一方面,开展科技贷业务,通过增加合作金融机构数量的方式扩大贷款覆盖面,2022年全年发放贷款余额超3.9亿元,惠及企业数量达129家,贷款余额居宁波市前列,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问题。

同时,镇海重视创新主体培育,编制实施《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科技创新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企业发展梯队。

此外,镇海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区工业企业“亩均评价”中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的分值权重从10%提高到15%,达标企业可以享受区级财政补助。

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下一步,镇海将通过实施科技赋能“128”发展计划,即围绕“一个目标”,依托“两大引擎”,推进“八项工程”,构筑科技创新动力源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跃升,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再造一个绿色镇海。

本文来自环境经济,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3年7月3日 16:31
下一篇 2023年7月3日 17: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