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开发了世界首款液流电池用大尺寸石墨烯电极、低成本隔膜和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大幅提升了电堆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显著降低了系统功率成本

近日, 32kW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堆测试成功,标志着长沙理工大学与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泰储能”)相关科研合作在产品端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钒电池是大规模储能技术中的一种,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凭借安全性高、扩容性强、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特点,正成为大规模储能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教授、丁美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深耕液流电池、锂/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从机理分析研究、基础实验探索、生产工艺及设备设计研发、系统集成规划等多阶段对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进行全方位科研攻关,开发了世界首款液流电池用大尺寸石墨烯电极、低成本隔膜和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大幅提升了电堆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显著降低了系统功率成本。此外,团队还设计开发了高性能液流电池堆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相关技术已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为构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产线、大力推动液流电池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贾传坤教授在首款石墨烯电极设备前开展相关实验

据介绍,贾传坤教授团队将继续与德泰储能深度合作,发挥各自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及研发工作,并拟建设年产能500MW的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产线,真正以技术赋能产业。

据了解,长沙理工大学坚持“四个面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力“卡脖子”技术领域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学校深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释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效能等举措,千方百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和成果转化落地,让更多创新成果更快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叶正芳)

本文来自光明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光明网光明网
上一篇 2023年3月16日 09:06
下一篇 2023年3月16日 10: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