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材料产业:厚积薄发抢先机

在石墨烯等前沿材料领域,厦门也率先抢占赛道。在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等领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其中石墨烯产业链条已在逐渐形成。近日“2021中国百家特色载体”榜单公布,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成功上榜,是我省唯一上榜载体。

数据显示,在去年全年产业增长曲线中,厦门多家新材料企业增幅超过20%,其中,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厦钨、厦钨新能源增幅超6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去年,厦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74.14亿元,增速17.89%,成为厦门又一条千亿产业链。

从2016年的产业规模420亿元,到如今迈入千亿元大关,并且保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高速增长,厦门新材料产业坚持龙头引领、创新驱动,实现厚积薄发。如今,搭乘未来产业的东风,厦门新材料产业也不断提升能级,抢占先机。

龙头引领,产业“加速跑”

营收超过155亿元,同比增长94.7%,去年,作为关键战略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厦钨新能源加速领跑。

“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司的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二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带动了公司中高镍产品的销售增长,同时3个基地的技改产能逐步发挥;三是原材料钴、锂的价格上涨,尤其锂的价格大幅上涨,推升了产品价格。”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厦钨新能源的前身是厦门钨业下属电池材料事业部,2004年开始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早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企业之一。

近年来,厦钨新能源研究开发的4.45V高电压钴酸锂新产品材料,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8%,为国内行业第一。此外,高电压、高容量三元中高镍正极材料新产品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规模和效益。

“龙头引领、产业集中度高是厦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厦门市工信局电子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现有新材料企业235家,前50强产值843.28亿元,占新材料产业总量的78.5%。在去年全年产业增长曲线中,厦钨系列、象屿兴泓系列、明达、长塑等企业增幅均超过29%。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的作用,强化集聚发展,厦门市已形成特种金属及合金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五大特色产业集聚的格局,在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全市建成嘉庚创新实验室、中科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国家、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0余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余个,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服务保障健全的发展体系。

创新驱动,攻克“卡脖子”

兼具双向拉伸薄膜高强度、高透等特点,同时,又能实现快速可降解、减少碳排放……在绿色低碳理念成为新风尚的当下,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厦门长塑的新型生物基可降解膜材“佰恩丽”一经面世,就吸引来行业的广泛关注。

来源于聚乳酸的“佰恩丽”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BOPLA膜材,其原料碳排放比传统化石基塑料如PP减少约70%,在工业堆肥的条件下,佰恩丽可在8周内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配方研究、膜材结构设计以及工艺技术等多维创新,厦门长塑历时3年研制成功了该款产品,这也是国内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新型生物基可降解膜材BOPLA。”厦门长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已被应用于封装胶带、鲜花、生鲜果蔬等一次性膜材领域和食品、电子产品等软包装功能膜材领域。

“创新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自主创新进行产品迭代,厦门长塑先后推出优耐膜、矢量膜、锂电膜等高功能性BOPA膜材核心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外高端膜材市场的空白,在关键产品上实现了国产替代,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BOPA膜材供应商。

以创新驱动攻克技术“卡脖子”难题,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厦门力量”展现出硬核实力:厦门钨业是全球最大的钨丝生产基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厦顺铝箔是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薄规格铝箔生产商,全球6至7微米铝箔最大的生产企业;凯纳石墨烯是国内第一家石墨烯企业,掌握石墨烯生产和应用的核心技术,是国内物理法生产石墨烯粉体的开创企业和领军企业……

在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陈静看来,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自主研发,是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不仅如此,依托厦钨、三安、三达膜等龙头企业建立的一批研发机构,既较好地服务了企业自身,也对产业链的打造起到了培育和吸附作用。

串珠成链,抢抓“机遇期”

新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被称为“服务产业的产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也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

在新能源的催化下,新材料正处于高景气赛道,不少企业从中觅得新机。以盛屯矿业为例,围绕新能源电池金属,企业上控资源、下拓材料,业绩预报显示,盛屯矿业去年有望实现净利最高22倍的增长,创历史新高。

目前厦门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有优势,锂离子电池和下游应用已形成,负极材料、导电剂、隔膜、电解质正在布局发展中。随着厦门时代、中航锂电、海辰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和推进,将推动厦门市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新能源电力产业由“点状式分布”转变为“链条式推进”格局。

在石墨烯等前沿材料领域,厦门也率先抢占赛道。在石墨烯、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等领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其中石墨烯产业链条已在逐渐形成。近日“2021中国百家特色载体”榜单公布,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成功上榜,是我省唯一上榜载体。

“随着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材料科技的创新和绿色转型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陈静表示,搭乘时代东风,厦门通过规范企业认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挖掘更多细分领域的产业优势。

今年,厦门市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材料首批次政策,发挥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基于现有优势,做大做强钨钼材料、光电信息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产业;支持新材料企业面向应用需求研发新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开展设计、应用单位供需对接;促成厦钨新能与厦门市主要锂电企业形成本地配套,增强产业联动;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2022年,厦门市新材料产值将力争突破1100亿元。(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本文来自福建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2年3月2日 09:23
下一篇 2022年3月2日 15: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