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省“两会”特别报道】勇担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近日也传来捷报,709课题组成功研制出热通量高、柔韧性好、综合指标优异的石墨烯导热膜,其多款型号已经在宇航级应用作为热管理材料定型使用,中试平台实现了十吨级氧化石墨烯浆料和千平方米级石墨烯导热膜的生产。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1年,极为特殊,注定不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省科技工作交出一份不俗的答卷。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步伐也更加稳健自信。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一流创新平台

我省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体系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力。

这一年,我省聚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三个特色方向集中发力,积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启动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能源互联网、高速飞车等重点项目建设,国家超算中心(太原)成功获批。“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磁环境效应‘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先后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保5争5”的目标取得了重大进展。10个山西省实验室和37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首批7家新型研究机构相继挂牌,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我省创新平台建设迎来新高峰,构建出战略科技力量,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山西大学牵头组建的黄河实验室,自成立以来,聚焦党中央提出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等重大问题,先后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代表性科技创新成果,相关技术在山西、河北和黑龙江等地推广应用,实现了煤矸石和煤泥等固废共消纳2.2亿吨,新增销售收入110亿元。围绕煤炭开采、发电和焦化等煤基产业二氧化碳减排及高效利用,实验室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合作,正在开发低热值煤清洁发电、二氧化碳高效低耗捕集、二氧化碳矿化利用等新技术,并通过开展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和零碳产业园区示范,为实现煤基产业低碳清洁流程再造提供科技支撑。

由晋能控股集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采用“煤炭专家+ICT技术专家”的模式,一支约220人的专家队伍,围绕“煤矿信息网络”“自动化使能”“智能感知技术”“煤矿大数据”“生态合作”等课题,成立5个专题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前不久,实验室对外发布7项创新应用、3项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其中包括“智能作业管理系统—管路队场景”“矿山融合IP工业网”“掘进作业序列智能视频分析”“智能洗选—选煤参数优化”等重点项目。“这些创新方案的研发和应用,会有效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为全国煤炭行业提供‘山西方案’与‘晋能控股模式’。”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宣宏斌表示。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我省科技部门从上到下着力重塑传统科研攻关模式,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山西战区”决策机制,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这一年,我省以“111”创新工程为牵引,协同推进“1331”“136”三大创新工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国产圆珠笔尖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碳化硅单晶生长设备实现自主可控;F型三系杂交小麦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手撕钢、晋华炉、高端碳纤维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相继取得突破,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和对经济的贡献度显著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科技力量不断注入,我省建设了“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立项支持的20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6种益气除瘟系列中药制剂全部获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在全省定点医院推广使用。

2021年11月18日,随着Φ258连轧管机组穿孔机一次试车成功,由太重集团设计制造的国内首套无缝钢管智能制造生产线关键设备首战告捷,我省在大口径无缝钢管连轧领域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近日也传来捷报,709课题组成功研制出热通量高、柔韧性好、综合指标优异的石墨烯导热膜,其多款型号已经在宇航级应用作为热管理材料定型使用,中试平台实现了十吨级氧化石墨烯浆料和千平方米级石墨烯导热膜的生产。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省重大专项“氮化镓基高效深紫外LED芯片技术”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等。当下,在全省创新高地,产学研贴合得更加紧密——教室、实验室和车间被放在了更大的一张棋盘上。

2021年10月15日,我省聚焦国家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拓宽视野,提高站位,面向生产一线、科技前沿,在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14个重点产业和量子科技、空天科技等未来产业上凝练出29个一流课题面向国内外集中发布。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我省要聚力开展高纯度半导体碳纳米管研究、高强高韧碳纤维制备、航空用轻质高强碳纤维金属层合板制备、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车车体密封/降噪/磁屏蔽一体化智能化结构设计等‘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破国外垄断。”省科技厅综合前沿科技处副处长李蕾介绍说,这批29个项目共投入科研经费约9.34亿元,省财政支持约2.5亿元。针对企业重大技术攻关类项目,每项省财政支持不超过总额的30%,最高支持1000万元。针对重大基础前沿与民生公益类项目,每项省财政支持最高1000万元。“揭榜挂帅”项目,由省科技厅聘任的科技项目专员统筹人才、平台、资金等要素一体化组织,全程跟踪服务保障项目实施,对项目终身负责。

高度变了,发展的深度也需要随之改变。李蕾告诉记者:“这些年,我省下大力气实施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精准攻关,实现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保障科技创新不断开创新局面

转型出雏型,关键在创新,聚合了创新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释放出科技体制重塑性改革的成效和红利,为转型发展蹚新路积蓄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这一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2015年的132.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11.1亿元,面向“十四五”,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提升专项行动即将开启。

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重新设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改革科技成果奖、项目申报“常态制”、立项“揭榜制”、经费“包干制”、验收“备案制”等一系列改制举措相继出台,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活力不断迸发,全省创新氛围得到大幅改善。我省在大力建设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E级超级计算中心以及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同时,为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开展研究、聚力攻关创设空间;通过平台建设,引育两院院士6人、杰青15人、优青19人、获国家科技奖励26人次;推动北大、清华等一流人才团队在我省建设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110个,实施成果转化项目146项;设立国家区域创新联合发展基金,2021年引进国内31所高校、7所科研机构、3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端人才团队开展研究,资金总额达到1.1亿元。省科技厅以重塑性改革,积极为科研人员服务,设立产业处室、聘任项目专员,科技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实现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根本转变。

我省聚焦产业转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集聚19名两院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挂帅出征,把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摆在科技创新特殊重要的位置,在基础研究计划中,青年基金项目占到总立项数的58.7%,新设立杰青、优青培育项目,资助金额实现翻倍。我省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充分赋予科技人才经费使用自主权、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在全国率先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奖励总额度由500万元增加至近6000万元。2020年度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取得了“十三五”以来年度最好成绩。(沈佳)

本文来自山西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2年1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