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 人物访谈——苏州大学孙靖宇教授

本周的Wiley人物访谈,我们介绍一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苏州大学孙靖宇教授,将兴趣贯彻至整个科研生涯,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与困境,只要做到乐于探索,实干推进,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兴趣便是失败向成功转化的高性能催化剂。实干为基,兴趣为两翼,为孙教授带来了累累硕果。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孙教授,走近科学。

“研究的乐趣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本身,因为过程当中隐藏着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目标,这也是科学家们乐此不疲之奥秘。”——刘忠范院士

本周的Wiley人物访谈,我们介绍一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苏州大学孙靖宇教授,将兴趣贯彻至整个科研生涯,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与困境,只要做到乐于探索,实干推进,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兴趣便是失败向成功转化的高性能催化剂。实干为基,兴趣为两翼,为孙教授带来了累累硕果。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孙教授,走近科学。

WILEY 人物访谈——苏州大学孙靖宇教授

人物简介

孙靖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千,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与可穿戴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主任。2008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2015年、2015-2017年分别在北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2月入职苏州大学能源学院任特聘教授,2018年受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直接生长、碳基能源材料及器件研究。发展了石墨烯制备的Direct-CVD技术,研究成果被Nature Mater.、中国科学报等亮点评述。主持国家军委科技委17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10项。已在Nature Commun., Sci. Adv., Natl. Sci. Rev.,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总被引8500余次。获授权国家专利7项。参与撰写学术专著《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多次受邀在石墨烯材料领域相关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担任《科学通报》编委(材料科学方向),J. Energy Chem.编委,Chinese Chem. Lett.编委,InfoMat青年编委。

走近科学

MVC: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课题组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

孙靖宇(SJY):我们课题组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Direct-CVD),实现在绝缘衬底及特种衬底上石墨烯的直接生长,发展其可控制备方法,构筑新颖的烯碳材料,揭示构效关系,并探索在新能源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MVC:二维材料如何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的应用呢?还需要克服哪些挑战?

SJY以石墨烯为例,实现其关键应用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实现规模化可控制备,即刘忠范院士的金句制备决定未来。当石墨烯材料的制备真正做好了,根据特定需求或应用的牵引,发展相应的制备技术路线及工艺包,或可实现材料的真正落地。

MVC:您所发展的无金属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领域,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果,可以请您简单谈一谈该方法么?

SJY一般而言,石墨烯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分为金属衬底上的生长-转移路线以及目标衬底上的直接生长路线。无金属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即Direct-CVD方法,因其规避了金属上生长面临的剥离转移难题而被关注。但是,这条技术路线也因工艺难度巨大、石墨烯制备品质通常不高而“不通用”。如何解决直接生长过程中的瓶颈,攻坚克难,是我们课题组基础研究的重点。虽现阶段已经有了一些突破,但总体而言认识依然不足,亟待挖掘探索。值得一提的是,直接生长技术路线在特种衬底(如:非平面)石墨烯的保形包覆这种需求场景下独具优势,因此如何变特色为主流,我们将认真思考和布局。探索未来中的未知,也正是科研令人神往之处。

MVC:在您的众多优秀成果中,哪些工作是您最喜欢或者最值得骄傲的呢?

SJY关于石墨烯玻璃的系列工作。很荣幸可以作为“元老”参与其中。我们实现了玻璃表面石墨烯的直接生长,相关研究工作被Nature Materials期刊亮点评述,从而发明了石墨烯玻璃这种新材料,现已实现其规模化制备。下一步的计划是做好制备科学基础研究的同时,推进石墨烯玻璃材料的应用落地,特别是在非它不可的场景。“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全力以赴。

科研历程

MVC:请问在您的科研生涯中,哪些事情或者哪些人对您产生过重要影响呢?

SJY我是个幸运儿。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皆为良师益友。借此平台,向所有教育、指导、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致敬:初中班主任余国庆老师,高中班主任于现峰老师,本科导师杨德仁院士,博士导师Martin Castell教授和Nicole Grobert院士,博士后导师刘忠范院士、张艳锋教授以及Andrea Ferrari教授。

2013年7月,我有幸加入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的团队开始博士后阶段的学习生活、有机会在恩师的引领下开启石墨烯材料的科学研究。刘老师在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理念,对我影响深远。而刘老师精心打造的团队文化,催生出高水平科学家的同时,使得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获益终生。2017年2月,刘老师推荐我到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工作,在实验室建设、人员招聘、课题组方向、职业规划、基金申请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并于2018年12月,批准我进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这支“国家队”进行再学习和再提升。感恩刘老师!深刻体会到了科研的一大乐趣就是与导师一起创造美好故事😊

MVC: 您在科研历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您认为这些困难对您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SJY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科学探索更不例外。我自认是个乐天派,猛然回忆还真想不起来什么是最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之时,勇于担当,乐于探索,实干推进,终能解决问题。其实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质上是能力提升的过程。正所谓“实干兴邦,实干圆梦”。

MVC:您爱好打乒乓球,也曾多次获得比赛的冠军,您怎样理解乒乓与科研的关系?

SJY也许是小时候没有选择走乒乓专业运动员之路的原因,将乒乓做为业余爱好才有其无尽的魅力。从六岁开始练球,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近三十年,也陆续获得了大大小小近三十个冠军。打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培养积极的心态,触发科研的热情,收获可爱的球友。认真安利一下,南京大学前辈兼球友胡征教授发起了“化材乒友”微信群,搭建了一个特别好的交流平台,大家以球会友,快乐乒乓,快(欢)乐(迎)科(加)研(入)!

每一处漂泊的异乡,乒乓是一种陪伴;

每一个坚持的背后,乒乓是一种精神;

每一次成功的实验,乒乓是一种庆祝;

每一处人生的低谷,乒乓是一种力量。

MVC:您的团队在招收研究生时,哪些能力、品质、性格是您所更为看重的呢?

SJY是否对科研真正感兴趣

是否能乐观看待失败、锲而不舍

是否善于沟通和交流

是否喜欢体育运动

箴言赠语

MVC: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您对莘莘学子有什么建议吗?

SJY大家都很优秀,愿与诸君共勉:

1. 志存高远,学以报国:要将科学妙谛播天下,要让我九州处处披锦霞

2. 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勤于思考并付诸实践

3. 重视写作,演讲和总结,做科研“什么都要学”

4. 减少抱怨: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

5. 庆祝每一次的成功并为团队喝彩

本文来自MaterialsViewsChina,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08: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0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