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ACS SCE》:高导电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

随着锂离子电池(LIBs)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迫在眉睫。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高导电性和重量轻,是替代传统金属集流体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理想材料。本文,武汉理工大学的木士春教授与何大平教授研究报告了大尺寸(120 mm × 120 mm)石墨烯组装薄膜 (GAF), 具有高结晶度、导电性 ((2.30 ± 0.06) × 10 5S m –1 ) 和超轻重量 (3.18 mg cm –2 )。

1
成果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ACS SCE》:高导电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

随着锂离子电池(LIBs)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迫在眉睫。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高导电性和重量轻,是替代传统金属集流体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理想材料。本文,武汉理工大学的木士春教授与何大平教授在《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期刊发表名为“Highly Reduced Graphene Assembly Film as Current Collector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的论文,研究报告了大尺寸(120 mm × 120 mm)石墨烯组装薄膜 (GAF), 具有高结晶度、导电性 ((2.30 ± 0.06) × 10 5S m –1 ) 和超轻重量 (3.18 mg cm –2 )。

电极/GAF 界面具有更好的润湿性和更低的接触电阻。当所有金属(Al/Cu)集流体被GAF替代时,全电池电极的能量密度可提高32.9%(面密度为4 mAh cm –2)。此外,具有 GAF 集流体的电极在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容量方面均有所改善。这些结果表明 GAF 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集流体具有广阔的前景。

2
图文导读

武汉理工大学《ACS SCE》:高导电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

图 1. (a) GAF 制造过程示意图。(b) 高温工艺还原的 120 mm × 120 mm GAF 样品。(c) GAF 围绕玻璃棒弯曲。(d) GAF 和报告的电子电导率的比较

武汉理工大学《ACS SCE》:高导电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

图 2. (a) GAF 的横截面 SEM 图像。(b) GAF 的表面形态。(c) 剥离的 GAF 的 TEM 图像。插图:部分放大的图像。(d) 未退火的 GO 膜和 GAF 的拉曼、(e) XPS 和 (f) XRD 图案比较。(g, h) LiFePO 4浆料在 GAF 上滴落 (g) 和 (h) 在铝箔上的接触角。(i)干燥后涂覆在 GAF 上的 LiFePO 4阴极的横截面 SEM 图像。

武汉理工大学《ACS SCE》:高导电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

图 3. (a) 初始两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b) LiFePO 4 /GAF 和 LiFePO 4 /Al 电极的循环性能和 (c) 倍率性能。(d) 石墨/GAF 和石墨/Cu 电极初始两次循环的充放电曲线。(e) 20 次循环后石墨/GAF 电极的 SEM 图像。(f) 石墨负极在不同集电器上的 EIS。(g)石墨/GAF和石墨/Cu电极的循环和(h)倍率性能。

武汉理工大学《ACS SCE》:高导电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

图 4. (a) GAF 集流体全电池结构图。(b) 两个全电池在 0.1 C 下初始两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c) 两个全电池的循环性能。(d) 两个全电池的速率性能。(e) 两个全电池电极的能量密度比较。

3
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一种高导电的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GAF),它可以完全替代金属箔作为LIB集流体并显着提高电极的能量密度。当 GAF 用作正极和负极集流体时,组装电池显示出比使用铝/铜箔集流体显着提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文献:https://doi.org/10.1021/acssuschemeng.1c02414

武汉理工大学《ACS SCE》:高导电分层石墨烯组装薄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

通讯作者介绍

木士春,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长期致力于碳基纳米材料、质子交换膜燃电池和电解水催化剂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Sci.、ACS Nano、Nano Energy、ACS Catal.、ACS Energy Lett.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200余篇高质量SCI学术论文,论文他引1万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2件,其中授权84件。

何大平,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湖北省楚天学子,湖北省青年英才

研究方向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特别是新型石墨烯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调控、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界面设计、以及贵金属与石墨烯复合型材料在新能源设备、传感器、射频微波领域的应用。目前已在Nat. Commun., J.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论文他引次数为24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件。

本文来自材料分析与应用,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1年6月17日 16:16
下一篇 2021年6月17日 16: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