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经开区:推进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汉尧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浆料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6.1亿元。一期年产3000吨正极材料项目投产以来,已生产正极材料1400吨,累计实现产值1亿元。二期200多台烧结炉等设备已到场开始安装,计划11月底试投产。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后,30条生产线、130套自动化生产设备系统将实现年产1.2万吨正极材料和5000吨石墨烯导电浆料,不但能拓展石墨烯改性技术在下游的产业应用,加快向石墨烯技术板块转型步伐,还能带动银川新能源产业升级。

由单一生产向精深加工跨越、由一产独大到融合发展跨越、由传统产业向产业集群跨越……近年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绿色经济体系,建设转方式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打造全产业链、推进绿色转型方面结下了累累硕果。

打造“31555”集群

当前,银川经开区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很多设备、应用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为此,银川经开区全力推进“31555”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光伏、蓝宝石、新型半导体、锂离子电池等新材料行业,培育新材料龙头企业。

“31555”企业集群建设即打造光伏材料领域年产值300亿元级企业1家、打造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年产值100亿元级企业1家、打造复合材料领域年产值50亿元级企业1家、打造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年产值50亿元级企业1家、打造蓝宝石材料领域年产值50亿元级企业集群1个。

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31555”企业集群建设,力争2021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下一步,银川经开区将继续加大金融支撑、人才支撑、要素支撑。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构筑多层次担保体系,并成立新材料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战略规划,强化“校企合作”,对企业开展科技实用型人才培训,开展企业家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此外,银川经开区还在加速打造其发展引擎,通过打造产业全链条,迅速形成强大规模。以银川经开区西区等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完善产业横向配套环节,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完善延伸产业链

当前,银川经开区正加速打造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全链条。石墨烯、单晶硅光伏材料、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等一批市场规模大、技术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目前,汉尧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和导电浆料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6.1亿元。一期年产3000吨正极材料项目投产以来,已生产正极材料1400吨,累计实现产值1亿元。二期200多台烧结炉等设备已到场开始安装,计划11月底试投产。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后,30条生产线、130套自动化生产设备系统将实现年产1.2万吨正极材料和5000吨石墨烯导电浆料,不但能拓展石墨烯改性技术在下游的产业应用,加快向石墨烯技术板块转型步伐,还能带动银川新能源产业升级。

同时,依托“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这一优势,银川经开区做全光伏发电产业链条,形成光伏产业聚集效应,把银川经开区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及光伏组件基地。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育单晶硅等新兴产业,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打通上下游,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群式发展。

为此,银川经开区建设的项目涵盖了从单晶硅到发电系统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依托光伏、新型半导体、锂离子电池等新材料企业,园区实现了集群式发展,工业经济朝着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新材料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运用,一直是银川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目标。新材料产业作为连接科学理论和产业应用高峰之间的桥梁,主要解决材料相关高新技术的落地问题。而在银川推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既是落实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是落实自治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

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吸引高端产业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银川经开区打造国际化高端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一批智慧总部、科研孵化、高端体验式商业综合体等,为本项目区域及周边产业园区做高端配套。

同时,银川经开区加紧布局,以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完善产业横向配套环节,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随着科技成果不断转化落地,经开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大,全市依托于银川经开区已拥有的光伏材料、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发电装备及其配套企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已有进军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集群之势。”该负责人说。

本文来自中国化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19年12月9日
下一篇 2019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