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面孔】陈成猛——石墨烯守望者
我叫陈成猛,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一名副研究员、709课题组长。目前我的重点研究领域是石墨烯化学法规模化制备等。
我叫陈成猛,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一名副研究员、709课题组长。目前我的重点研究领域是石墨烯化学法规模化制备等。
近年来石墨烯成为科技界的“明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称为“材料之王”,是一种最新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它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大概是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最薄的材料。
轻薄、坚硬、优秀的导热性、极低的电阻率……石墨烯拥有非常优异的性能

你可能会想,这种材料到底有何有优点,值得科学家们花如此大的心力投入到对它的研究中呢?
石墨烯拥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它几乎完全透明,虽然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却非常的坚硬。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优秀的导热性,极低的电阻率。这些特性如果能被最大限度的采用,将在科学技术领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石墨烯作为基础材料,下游应用领域极为广阔,目前已知的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电子器件、能源、汽车、环保、医疗等等。在诸多得高新技术领域,如果关键材料不能够实现国产化的话,我们很难从一个科技大国变成一个科技强国。由此可见,石墨烯规模化制备研究的重要性。
从两个人的课题组到吨级规模的生产线十余年坚守让中国成为石墨烯领域的佼佼者
2006年,我从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专业毕业,随后考入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起初,我们课题组只有我和我师弟两个人,我是课题组长。科研经费在购置了一些必备的实验仪器和材料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作为一个27岁的年轻组长,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为了石墨烯的未来,我们首先要让这个自负盈亏的课题组“活下来”。



石墨烯从年龄上来说还是个“孩子” 一旦成长起来将颠覆人类的生活
新材料的研发通常都面临着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需要十年磨一剑,二十年磨一剑,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必须有一代人地坚守,甚至几代人地坚守和积累。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石墨烯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技术进步很快,形成了很多很有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应用示范工程。

【编者手记】
陈成猛和他的研究员们,用十余年的坚守让中国成为全球石墨烯领域的领先者。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他们守住一方“小小的实验台”,抓住机遇打造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烯”望之路。科学技术看上去是冰冷的,科研工作者们的“热忱”却给予了它“体温”,使之变得“可爱”起来。因为在其背后,是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发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本文来自荔枝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