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福: 新材料驱动的产品创新

借助于团队的研 发和产业化网络,先后对聚酰亚胺、石墨烯等 国内外战略性尖端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和产 业布局。

周忠福: 新材料驱动的产品创新

上世纪80年代高考时,周忠福报考了北京科技大学的稀土工程专业,他的初心 是想让老家内蒙的稀土资源造福当地。30年后,已是牛津博士、英国教授的周忠 福,来到上海创业,其创办的公司已成为利用欧洲科研

从博士到教授,英国工作18年:

当年,周忠福所就读的是内蒙最好的中学之一,他的高考成绩可以进国内所有 的高校,但他却选择了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1987年更名)。因为家乡 的稀土储量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当年邓小平总书记曾提出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当年稀土产业却并没有给当地带来多少实惠,反而因为稀土矿伴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许多当地人因此受 害。看到北京科技大学设立了冶金物理化学(稀土工程) 专业并第一次招生,青春年少的周忠福立即决定学这个专 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没想 到,待他本科毕业时,因产业管理和国际贸易中的问题, 近90%的中国稀土企业倒闭,整个行业一片萧条,大多 数同学都没找到对口的工作。于是,他便继续留在北京科 技大学,有幸师从柯俊院士,继续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 当时,中国的材料表征领域还较为薄弱。周忠福忘 不了当时恩师说的一句话:“我们经常只是显微镜当放大 镜使。”于是,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工学博士毕 业后,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学一年后,获英国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和英国原子能机构的全额联合奖学金前往牛津大 学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研究电子显微学。 在英国,周忠福的研究重心由实验转向模拟,从事金属材 料微结构与微观缺陷表征与模拟的工作。先后师从和受教 于电子显微学创始人 Peter Hirsch 爵士,材料模拟专家 Adrian Sutton 院士,前世界电镜联合会主席 David Cockayne 院士等。

并参与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 的材料微观缺陷表征的研究工作(该项目总投入超过百亿 美元,中国投入 14 亿美元),负责 “纳米团簇的电子显 微学与电子弹性散射” 的课题研究,并因此获全英 2015 年度计算物理最佳博士学位论文。离开牛津后一直以 Visiting Fellow的身份继续在材料系从事合作研究工作。 周忠福后来在英国亚伯大学威尔士先进功能材料与 器件中心及物理系从事玻璃材料的结构学、石墨烯的光电 性能等实验和模拟,以及设备开发等相关多学科交叉工作。 开展研究 “极端环境下的材料表征”;获工业界资助与世 界玻璃结构研究权威、该校杰出研究教授、剑桥大学杰出 研究员 Neville Greaves 教授共同开展微孔晶体低温非晶 化制备特种玻璃材料、微晶与非晶混相材料等新材料研究。 2012 年 成 为 该 校 的 研 究 教 授,并 受 聘 principal investigator。 从剑桥、牛津、卡迪夫到亚伯大学共在英国留学和 工作 18 年,周忠福有几年时间曾经兼职给一位牛津的退 休市长在其接待中国代表团时担任翻译,而这再次改变了 他的人生。

周忠福: 新材料驱动的产品创新

国内“双创”风潮吹到英伦:

因为翻译工作,周忠福接触到不少中国国内的政 府和企业代表团。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渐 渐吹到英伦。 2013年,受国内“双创”感召的周忠福回到了上 海,担任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成 立了先进功能材料实验室,组建了一个20余人的团 队,系统地开展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研究,特别 是有机纤维、石墨烯及无机纳米颗粒的混相材料的设 计、模拟、制备与表征的全流程研究。 上海晶顿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应运而生。 该公司是围绕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和国际合作平 台,由周忠福在上海市政府3310计划(A类扶持对 象)、上海“千人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成立,着眼于 与以国际化产学研融合作的形式,解决制约能源、环 境、健康和安全领域的关键材料问题。

团队秉承“新材料驱动的产品创新”的理念,为国内企业进行委托研发 和技术咨询服务。 “回到国内后,我发现在材料领域,国内的企业有 技术需求,英国有技术储备,双方可以对接起来,然 后由我自己的团队进行集成研发、技术对接,以产品 本土化。”周忠福举例道,有一个化工厂安全的项目, 专门做气体泄露检测,原来的方案是在管道上贴探 头,看材料是否出问题。最新的技术却是直接监测空 气。整合牛津一位合作教授用石墨烯材料做气体富集 介质的研究成果,配合英国另一家技术非常领先的高 灵敏度气体激光检测设备,该设备一改传统的由强度 衰减来做定量气体检测的常规方法,利用激光穿过气 体前后的相位变化的进行检测。利用这样的系统,便 可对方圆一公里内的气体泄露进行实时、高灵敏度的 监测。

欧洲研发力量与中国大市场互补:

回国创新创业至今,周忠福交出了一份令 人满意的答卷:成立5年以来,晶顿科技连续 以多个高端研发项目获得上海市政府、国家人 社部、中国工程院的研发与产业化基金的扶 持。顾问团队涉及包含超过70位多家欧洲顶尖 科研机构、高校和产业界的资深专家。在新材 料领域已经孵化了多个高质量的前导项目,与 多个大型制造业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并为其 进行新材料领域的委托研发。借助于团队的研 发和产业化网络,先后对聚酰亚胺、石墨烯等 国内外战略性尖端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和产 业布局。 基于晶顿科技人才、知识密集,公司管理 团队整体海外学术背景和研发经历,公司拥有 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和技术实施手段,背靠多 个海内外联合实验室及技术服务平台,以其丰 富的技术创新服务经验与多家国内知名上市公 司形成战略合作,开展数十个前沿项目的委托 开发、协同研发。“我们致力于将晶顿科技培 育成为一家集合多种创新材料研发入口,融合 科研成果转化的生态型技术平台。” 晶顿科技以全新的国际产学研理念和高技 术产业化通路,近年来持续将欧洲特别是英国 高科技项目和产品引入到中国进行产业化或产 业整合,项目领域涵盖新材料、环保及节能, 以及大健康。

周忠福: 新材料驱动的产品创新

“欧洲研发力量强,但市场体量小,而中 国的基础制造业很强,欧洲与中国大市场可以 进行互补。” 后又创立了上海坦隆科技有限公 司,作为专门嫁接欧洲高科技项目与中国制造 业企业的平台,实现了多个国际领先的欧洲高 科技项目在中国成功落地。在此基础上正在搭 建一个欧洲高技术项目中国产业化的线上平台 和线下服务体系。周忠福认为,上海更是资本 的中心,人才集聚的高地,创新创业环境好虽然人力、场地成本等相对较高,但优势远大 于劣势。周忠福坦言,自己在国外工作、生活 了20年,其实挺“害怕”和国内政府部门打交 道,而在上海创新创业,一切都是那么顺畅。 周忠福透露,眼下正在整合已成立的处于 产业链条不同功能区的几个公司的基础上,形 成一个产业集团,增加协同运作的效率,并实 现和资本的对接。眼下,他们正在帮助作为我 国轻纺工业发源地的南通解决当地印染工业的 环境污染问题。“在环保压力下,南通大量的 印染企业关闭,留下的企业也因污水排放限量 而限制了产能上,甚至导致全球棉布涨价。与 其先污染再净化,不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 是用新兴染料体系。”周忠福表示,非常高兴 能接到这样利国利民的项目,整合海外技术资 源来解决一个产业的痛点。一如他少年时想要 报效家乡而学习稀土专业的初心。

本文来自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18年3月4日
下一篇 2018年3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