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韶山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5、自主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我市成功列入湖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多家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湖南省矿用井下乘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成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矿山轨道、废旧铅酸电池处理、先进发热材料、石墨烯提纯等技术研发上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2016年韶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获批为省级众创空间,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建成并投入运营。

韶政办发〔2017〕3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市管各企业:

《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韶山市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17日

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韶山市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二0一七年十一月

2014年8月,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我国第6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市位于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范围内,具有伟人文化突出、交通区位优良、创新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优良、省市高度重视等优势叠加,未来将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制定韶山自主创新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是落实省市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部署和深化改革的规定动作,是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是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韶山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升的内在要求。

第一章  建设背景

一、发展基础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十二五”以来,我市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拼搏奋进,为自主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优良环境。

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市国民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9.4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77.7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高于湘潭全市平均水平(8.6%)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33.0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93.7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10.2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0.55亿元,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2.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1亿元。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1至2016年,韶山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9.4:55.2:35.4变为8:55.5:36.5,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略有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长了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4.5%增长为2016年的34.3%,增幅近20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较2011年有显著增长。

3、“双创”环境大幅改善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文件,设立了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韶山市建设专项资金。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 %,较上年提升0.69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量123件,授权量10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 65.2%和69.2%,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6.43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 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300万元。全市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4、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自2012年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韶山高新区实力不断壮大。2016年,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3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88.7%,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7亿元,较上年增长17.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家。已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业态为主的产业集群。已有企业取得军品生产资质。

5、自主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年,我市成功列入湖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多家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湖南省矿用井下乘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成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矿山轨道、废旧铅酸电池处理、先进发热材料、石墨烯提纯等技术研发上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2016年韶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获批为省级众创空间,电子商务众创空间建成并投入运营。

二、国内外发展形势

1、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这为韶山自主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

2、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创新热潮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工业4.0”正引导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产品智能化、生产流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贯穿当代制造产业的全过程。互联网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全球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必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发展大潮。

3、创新创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这标志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4、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部”建设急需自主创新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重大发展战略,旨在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而“一带一部”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是湖南省在中国经济总体格局中的战略定位。这两大战略都要求打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主的自主创新增长极,并在增长极中培育重点突出的产业板块。

5、“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指导新发展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第一个十年即“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国家已确定长株潭衡四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将建成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典范、新引擎。

6、省市“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提出新部署

2017年7月,湖南省委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创新是湖南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湖南加快崛起的必由之路。“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重在推进“四个创新”,即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将实施五大行动,并以芙蓉人才计划增创发展新优势。在此背景下,湘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推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平台强劲支撑、关键在树立用人导向,必须让创新和开放成为引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为湘潭赢得优势和主动。

7、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将重点打造“四区一极”,即创新驱动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军民融合示范区、城市群协同创新试验区和中西部创新发展增长极。目前,示范区已对全省的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深化改革产生了广泛的示范作用和引领效果,将为韶山的创新发展带来重要优势。

三、存在问题分析

1、经济总量偏小,创新实力有待提升

2016年韶山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7.79亿元,仅占湘潭全市(1845.7亿元)的4.2%。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湘潭全市的4.4%和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6.7亿元,仅占湘潭全市(609.9亿元)的4.4%。韶山市的经济总量与其发展定位不相符合,有待大幅提升。

2、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创新增长极有待建设

2016年,韶山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仅为湘潭全市的3%和4.6%。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仅为湘潭全市的1%。仅有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缺少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这说明韶山市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亟待打造辐射能力强的创新增长极。

3、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企业

近年来,韶山市涌现了恒欣实业、江冶机电、华进科技、远东钢模、三旺实业、新韶光等一批在创新上成就突出的企业。但与周边地区相比,韶山仍缺乏大型企业,难以产出行业领先、竞争力强的创新成果。

4、伟人文化与自主创新结合不足

韶山具备全国独一无二的伟人文化资源,但目前的规模企业绝大部分未能充分将伟人文化与自主创新密切结合起来。在文创产品开发、旅游模式创新等领域探索不足,伟人文化优势暂未充分发挥。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对接国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军民融合创新”等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部”、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积极承接省市“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部署,密切对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伟人文化为引领,推进深化改革和全域创新,构建自主创新的发展体系,打造自主创新的增长极,壮大自主创新产业,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四大创新”,树立“韶山创造”“韶山智造”两大品牌,探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提升韶山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创新组团,树立全国革命纪念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激发活力的原则

韶山应坚持“创新引领”战略,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业态、研发新产品、构建新链条、营造新特色,提升各类产业的科技附加值,激发各行各业的发展活力。

2、文化引导,发挥优势的原则

韶山应坚持以伟人文化为引导,积极探索伟人文化、红色文化与先进制造、食品加工、智慧旅游等产业的结合路径,打造一批彰显伟人文化的创新产品,并通过伟人文化提升“韶山创造”“韶山智造”的影响力。

3、错位发展,凸显特色的原则

韶山位于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其产业的创新发展应避免与周边的开发区、高新区相重叠。应重点选择与工程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联系密切,又与周边园区有所区别的产业门类,实现特色化发展。

4、产业主导,项目推进的原则

韶山的自主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校合作、平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为企业营造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通过一系列重点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实现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深度融合。

5、培育极核,统筹带动的原则

韶山应立足市区、高新区和银田,加快培育自主创新增长极,下大力气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服务区。

三、发展目标

1、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韶山市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韶山市三年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使韶山市形成由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文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要素组成的全域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建成由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形成的科技研发创新孵化器,催生一批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促进现有企业的智能化、现代化创新转型,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创新企业入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与节能环保、文化创意、智慧旅游五大创新产业集群。积极融入湖南省20条新兴产业链中的“工程机械”“先进硬质材料”“新能源装备”“中药”四大产业链,并争取在区域产业链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实施产业“开放崛起”战略,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环境,与长株潭高校院所形成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关系,联合构建科技研发——初创培育——技术中试——投产运营——营销推广于一体的创新链,全面提升创新发展的配套服务能力。形成以高端核心科技孵化能力为代表的“韶山创造”和以智能产品、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韶山智造”两大品牌,形成示范全省的“创新引领”发展模式。以韶山高新区为主体,申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并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在总体目标基础上,确定韶山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指标体系。如表2-1所示。

表2-1  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韶山市建设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与单位

2016年发展现状

2017-2019年均增幅

2019年发展目标

GDP增速(%) 9.7 0.44 11
工业增加值(亿元) 40.35 4.79 54.72
外贸出口创汇(亿美元) 1.48 0.2 2.08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 0.49 -0.01 0.4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26.7 3 35.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4.3 1 37.3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亿元) 7.14 1.2 10.74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12 2 18
文化产业占GDP比重(%) 8 0.5 9.5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

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88.70.590.2
韶山高新区技工贸收入(亿元)1371519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7905145009255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9245200035245
财政总收入(亿元)6.100.708.20
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1.90.152.35
科学技术投入总额(万元)3700.52004300.5
企业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重(%)19.5225.5
全年授权专利数(件)10920169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6.430.57.93
技术合同签订数(项)22331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数量(个)5520
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数量(个)23
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个)01
省级大学科技园数量(个)01
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中心数量(个)12
科技创业投资机构数量(个)01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5364

2、创新主体培育目标

2017-2019年,企业数量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增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家。新增军民融合企业2家。全市年产值10亿以上的企业达到3家,年产值1亿以上大中型企业达到20家。创新研发机构全面提升:与周边高校院所的协作进一步加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到3家,企业自建的技术研发机构总数达到20家。在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与节能环保等领域各培育2家以上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对同行业企业的带动作用。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引进100名硕士以上学历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引进或培育2000名以上掌握新型技术的熟练员工。使全市企业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重达到40%以上。

3、创新产业发展目标

2017-2019年,韶山市将形成由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与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四大业态共同形成的创新产业体系。先进装备制造:形成以整机生产企业为核心,多家零部件生产、技术开发企业为骨干的先进装备产业集群,催生一批装备制造领域的前沿引领技术,形成钻机、振动筛、输送机、载人车、破碎机等一批主导产品,至2019年行业产值规模超过40亿元。食品医药:食品方面,形成肉制品、特色熟食、休闲食品、粮油加工等多个优势业态,树立以绿色、生态、无公害、良心产品为特色的“韶”字品牌。药品方面,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兽药、畜禽疫苗、生物肥料四大优势门类,在兽药生产与研究领域取得全省优势。建成规划面积0.9平方公里的食品工业园,至2019年行业产值规模达到40亿元。新材料与节能环保:形成高效节能照明、节能材料与设备、城镇环保治理设备、新能源装备四大优势业态,打造电池综合处理和利用装备、LED设备、风机核心零部件、高性能钢模材料、复合材料等一批拳头产品,在中部地区形成市场竞争力。至2019年行业产值规模达到30亿元。文化旅游: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红色演艺、影视传播、文创产品、艺术创作四大文化业态。推出一批影响广泛、效益优良的实景剧、舞台剧、红色电影、电视剧、出版物、文化礼品、教育APP等文化产品,建设一个影响全国的红色题材艺术创作基地,至2019年行业及衍生业态产值规模达到10亿元。形成涵盖智能订票、智慧导游、特色餐饮、舒适住宿、多语言接待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系统。涵盖票务预订、景点导引、导游解说、餐饮住宿引导等一系列服务,并与景点、宾馆、商店中的终端机密切互动。树立全国智慧红色旅游的典型示范,带动旅游相关业态整体发展,至2019年产生的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0亿元。

4、创新平台建设目标

2017-2019年,韶山市将建设覆盖全市主要行业的创新服务体系,旨在为各创新行业、创新主体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至2019年,建成1个高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4个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初创企业服务基地。将各类平台打造成为创新引领、开放驱动的先行区、引领区。

韶山高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选址在杜鹃路以南、高铁以北、金桂路以西区域,主要承载科技研发、技术中试、企业联合创新、实验生产等功能,培育一批服务型、创新型、贸易型、加工型的中小型创新企业。至2019年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

专业化众创空间分别为:先进制造众创空间,选址于高新区北部,主要承载大中型企业的研究机构,建成企业洽谈会所、联合办公区、技术中试基地和实验工厂,实现矿山装备、机械制造等业态的联合创新。食品医药众创空间,选址于高新区东部,建成科技孵化中心、中小企业办公区、兽药技术中试基地、食品线上营销基地等设施,为食品、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初创培育、技术中试、营销推广等服务。节能环保众创空间,选址于高新区南部,建成现代节能技术研发中心、初创企业集聚区、联合实验基地等设施,为节能环保产业不断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运营模式。智慧旅游众创空间,选址于韶山城区南部,建成智慧旅游平台管理中心、旅游业态创新总部、旅游体验项目开发中心等设施,为韶山全域旅游的开发提供智慧平台、智慧业务、智慧体验项目等服务。

初创企业服务基地:选址于莲花路与南环线交汇处,定位为中小微企业的初创培育与全方位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套件式、隔间式、卡座式等不同价位的办公租赁服务。打造创客咖啡、创客沙龙、创客宾馆等一系列服务设施,致力于吸引韶山主导产业及主导产业之外的各类创新企业进驻。

5、竞争优势提升目标

通过3年的建设,使韶山市的创新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至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保持湘潭区县(市)第一;重点实验室数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达到湘潭区县(市)第三,仅次于岳塘区和雨湖区;企业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湘潭县区(市)第一。建成湘潭首个示范全国的掌上智慧旅游平台。“韶山创造”“韶山智造”两张名片开始取得全国性影响。

四、时间表与路线图

1、2017年发展任务

2017年是韶山市自主创新示范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主旨在于制订和完善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搭建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优良的机构、设施、制度环境。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展开洽谈,实行有效的引智工程。谋划建设1-2个专业化众创空间,形成覆盖主导产业门类的创业培育体系。筹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夯实自主创新的硬件基础。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各方面的政策制度,包括:创新企业招商政策、人才引进与保障政策、初创企业成立与培育制度、技术中试与投产制度、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等。

2、2018年发展任务

2018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期中之年。主旨在于提升自主创新主体实力,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建设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实施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战略,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争取吸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引导现有企业向创新型、智能型的方向转型提升,培育支持企业建立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所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众创空间,开展全国范围的人才引进工程,着力引进一批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高端人才和掌握新型技术的熟练员工。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推动韶山全域旅游建设。

3、2019年发展任务

2019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主旨在于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对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形成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与节能环保、文化创意、智慧旅游五大主导创新产业,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对区域经济贡献大的龙头企业。多项相关技术取得发明专利。辐射带动零部件加工、原材料加工等产业发展,共同形成强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通过三年的自主创新建设,形成示范全省的县域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在科研费用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园区工业集中度、专利增长量等主要创新指标在湘潭市居前列,进一步提升韶山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所发挥的作用。

4、建设路线图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构建红色文化引领自主创新发展的框架体系

1、以红色文化作为全市自主创新的精神统领

深入挖掘韶山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与精神融入全市自主创新工作之中,促进红色文化与创新文化的深度融合。坚持“鼓励创新、兼容并蓄”的原则,以红色文化的“开拓进取、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作为精神统领,在全市营造有创意、善创新、能创造、敢创业的自主创新氛围。

2、以红色文化营造创新型的城市氛围

汲取红色文化中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着力构筑创新创业建设高地。采取多种形式共同营造创新城市氛围,包括打造创新城市公益广告,开通创新宣传工作公众号,制作自主创新示范区电视专题等方面。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拓展创新网上传播平台。

3、以红色文化塑造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继承发扬韶山红色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敢闯新路的狠劲、艰苦奋斗的拼劲、勇于拼搏的干劲融入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各项创新工作中,形成独特的红色企业文化氛围。加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以红色文化给企业的发展注入用之不竭的新活力。

二、优化创新空间格局,培育自主创新增长极

1、构建“一核一圈两组团”的创新空间格局

坚持重点发展与全面带动相结合,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一圈两组团”的创新空间格局,全面促成园区、城区、景区三者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依托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强“一核”,即高新技术核心区;发展“一圈”,即韶山市区—景区红色旅游创新圈;带动“两组团”,即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组团、银田先进制造产业创新组团。依托该空间格局,吸引一批创新型重点项目入驻,以重点项目的形式争取用地指标,不断盘活低效开发用地和闲置用地,实现建设用地的全面集约利用。从而进一步拓展韶山高新区和两大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

2、韶山高新区自主创新发展核心

将韶山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矿山与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旅游器械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产业,依托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创新发展文创产品制造。积极引导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打造具有韶山特色的智造谷。创新孵化机制,培育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技术、信息技术、文创产品等专业孵化器。把握国际科技前沿,通过研发、孵化、创新,探索高科技转化模式与路径,加强产学研的融合互动,将园区打造成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孵化与产业化示范区。

3、市区、景区红色旅游创新圈

将韶山市区、韶山景区及黑石寨、棠佳阁景区联合起来,共同打造红色旅游创新圈。以全域旅游创新发展为指导,按照以红色旅游为基础,绿色旅游为主体,文化旅游为内涵的产品开发思路,着力营造以红色文化游、培训修学游、革命历史游、休闲度假游等参与性强、个性化足、文化味浓的旅游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打造覆盖城区与景区的智慧旅游平台,使游客的智能手机通过扫码方式与旅游“云平台”连接,实现景点介绍和游览定位的跟踪服务,促进订票、订餐、订酒店等配套服务的一键化完成。以国际化标准做好市区的旅游服务配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使实体门店、商务企业与智慧旅游平台联系起来,实现红色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4、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组团

重点发展食品深加工、休闲食品制造、营养品制造、保健品制造、速冻品制造等产业。做好生猪产品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牛肉深加工生产线、旅游食品、兽药及其上下游配套。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加工新模式,将农产品的展览、营销和体验游相结合,建设农产品展览馆,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探索O2O创新模式,打造集食品深加工、休闲食品制造、营养品制造、保健品制造、速冻品制造等产业于一体的高水平食品加工园。

5、银田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组团

作为全市装备制造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应积极承接韶山高新区的技术研发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引进创新实力强的大企业进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矿山装备制造产业的全面升级,重点生产矿山装备动力部件、探头部件、吊装部件、线缆部件、重型矿山装备配件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致力于打造韶山高新区的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应用场所,为全市工业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三、壮大创新产业体系,催生自主创新支柱产业

1、加快筹建湘潭智造谷韶山板块

在湘潭高新区“湘潭智造谷”建设背景下,充分发挥韶山优势,围绕智能技术研发和能源装备,新材料及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韶山特色的“智能技术,智能装备,智能服务”产业创新体系。在装备制造、新材料与节能环保、食品医药、文化创意、智慧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现与湘潭高新区同类产业的密切对接。通过科技研发中心、智能化制造工厂、双创企业培育平台的建设,不断强化部分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一系列高科技、智能化的产品,与湘潭高新区联合建设多个智能产业集群,将韶山建设为湘潭智造谷的重要板块。

2、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互联网+”为主线,重点推动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创新发展,将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与节能环保、文化创意、智慧旅游五大业态。致力于打造网络化、智能化、联盟化的产业体系。

3、提升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全力支持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破解技术瓶颈,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矿山装备产业集群。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在液压器械、工业“三废”处理工艺、节能电机、自动控制传感器、精密模具等方面获得突破。落实“开放崛起”战略,不断提升装备制造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4、创新发展旅游器械制造

依托现有的先进制造产业基础,立足智慧景区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创新发展旅游器械制造。重点做强景区缆车、旅游房车、旅游挂车、景区智能终端、可移动房屋等旅游器械门类。利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增强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器械行业标准的制定,争取在中部市场中抢得先机。

5、实现食品医药产业的绿色创新

实施肉食产品深加工项目,实现精细化、高端化、规模化。加大对大北农、绿亨世源等药品加工企业扶持和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开展医药食品科研创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畜禽疫苗、生物肥料。

6、促进新材料与节能环保产业的特色创新

重点攻关高效节能、先进环保领域的新技术,大力发展废旧铅酸蓄电池破碎分离自动化生产线、脱硫脱销脱烟技术、节能电机等优势业态,实现多种技术、产品在中部地区取得技术领先地位。

7、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创新

进一步弘扬伟人文化和红色文化,创新文化业态,促进红色演艺、影视传播、文创产品、艺术创作、培训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创意促创作、以创作促产品、以产品促传播,以传播促培训,从而构建创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创产品,并立足“互联网+”技术创新文创产品营销推广模式。

8、实现文化培训产业的多元化创新

创新发展文化培训产业,依托韶山优势,重点做强红色文化培训、爱国主义知识教育、高新技术培训、企业管理培训四大业态。加快建设多功能的文化培训中心,与周边高校院所形成密切协作,组建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设计特色鲜明、适应性强的培训课程模块。为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导游与解说员、高校与中小学师生等人员提供红色文化培训和爱国主义知识教育服务。为各类企业的管理者、研发人员、技术工人提供技术与管理培训服务。致力于打造辐射长株潭的文化培训产业基地。

9、加快智慧旅游产业的智能化创新

建设覆盖景区与全市的红色旅游“云平台”,以手机APP、景点触屏终端作为载体,为游客提供预订、导览、介绍、交通等全方位的服务,打通吃、住、行、游、购、娱、教等各个环节,带动旅游及其配套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致力于打造示范全省的全域智慧旅游平台。

10、推进现代服务业的网络化创新

依托长沙麓谷、湘潭智造谷的研发资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国际化网络平台、高效率的电商软件和可靠的硬件设备。加快推进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交互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运用,实现传统商贸、商务、金融、保险、物流等业态的现代化升级。创新发展智能商务、O2O商贸、众筹融资等新型服务业态。依托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亚太经济圈、东盟经济区的密切对接,为韶山三次产业的外向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促进金融服务业的云平台创新

全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加快适应国家最新金融行业标准,建设辐射韶山全域的智能化金融云平台,具备云信贷、云融资、云信托等功能,为企业个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加快筹建韶山发展银行,搭建规范化的全域投融资平台,为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服务业发展提供渠道。依托云平台搭建覆盖全社会的金融信用监管系统。

四、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构建高效创新链

1、培育创新龙头企业

围绕工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培育10家成长性好或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创新项目承担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带动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组织形式的创新。

2、鼓励发展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立足韶山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扩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落实市场准入、创业补助等创业扶持政策,兴建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特色明显的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吸纳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打造创新人才集群

引进一批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以全职引进或项目合作、聘请顾问等方式引进10名的产业领军人才。以全职招聘、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授课讲学、调研指导等形式引进20名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或正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教授。全职引进50名硕士以上研究生。逐步建成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队伍。

4、增建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

依托高校共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开展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加快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五、树立“韶山创新”品牌,发挥示范作用

1、打造特色鲜明的自主创新品牌

瞄准“创新2.0”模式与“工业4.0”模式,对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韶山现有产业优势与人文地理优势,树立特色鲜明的“韶山创造”与“韶山智造”两大品牌。

2、形成特色创新示范作用

积极倡导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全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创新氛围。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典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表彰奖励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韶山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六、探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1、立足高新区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

立足韶山高新区现有的产业优势,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与军工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探索军民融合创新模式,增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力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以韶山首家取得军品生产资质的尚亿达为示范,加强与江南集团、江麓机电等军工企业的对接。重点发展军工制造、军品制造、军工民用、军事训练四大产业门类。以航空航天发热设备、军用扩径机、特种材料、数控机械为主,为上游军事整机制造提供优良的零部件配套。探索推进军工制造技术向民用化、轻量化的转型,促进先进装备、特种车辆、数控设备在民用领域的广泛运用。依托红色旅游,大力推进军事培训与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3、构建军民融合协调创新平台

以产品核心技术攻关为目标,开展面向军事院校、科研院所、知名大企业的产学研多元化合作,打造一批军民融合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工厂。健全军民融合协调创新机制,鼓励各领域专家广泛参与军民融合创新的过程,共同构建军民融合协调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军工技术和军工产品的研发力度,争取一批新产品进入军品采购目录。

4、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在“军转民”与“民参军”融合发展背景下,依托军工企业丰富的技术资源,以及民营企业市场拓展、资源效率,搭建完善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军民企业之间的交流,促进军事、民用科研成果的相互转化。

第四章  发展保障

一、完善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韶山市工作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进韶山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整体谋划、政策制定、组织实施、指导协调。设立韶山市自主创新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市领导小组决策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咨询委员会成员,为制定实施重要决策进行调研、论证、评估,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依据。

二、健全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体系

积极落实国务院、湖南省支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快出台韶山市自主创新支持政策。发挥政策扶持的合力效应,形成适宜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主动融入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规划中。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在财政转移支付和纳入重大政策性试点方面支持,制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财政统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三、建立服务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

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设计自主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各行业、各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实现整体设计、分类指导、有序推进。2017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年度工作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2018年,全方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在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能够激励创新迸发的先行先试经验,让韶山成为全国深化改革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示范区。2019年,引导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聚集,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充分挖掘引进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全局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持

积极吸纳创新人才,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为韶山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产学研合作共建各类专业性、实用型人才培训基地。支持高端人才培养,注重培养既懂科学又懂市场的科技企业家队伍。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通过举办岗位培训、短期培训等形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

五、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机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由重点企业、行业联盟联合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围绕韶山重大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组建一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同承接国家和省重大研发课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构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发明和成果转化环环相扣的服务链。

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自主创新建设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发挥创投、风投等社会资本的作用,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自主创新投入体系。加快韶山社会资本和创新创业孵化的深度融合,聚合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链条。为社会资本参与创新营造优良环境。以“筑巢引凤”为招商理念,围绕食品加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通过合作企业的引进,使现有企业向高端化、高科技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七、建立自主创新的招商引资政策

在省市招商引资政策的基础上,建立韶山自主创新的招商引资政策。针对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制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招商政策,并对国内外实力强、影响大、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主动招商,并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展开有针对性的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技术领先地位的大企业进驻。加强与长沙黄花保税区、湘潭综合保税区的联系,争取依托韶山景区设立韶山保税区,广泛吸引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箱包品牌、电器品牌、妇婴品牌入驻,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保税商业MALL,并依托不断增加的海外游客流量,创新发展出口退税业务。立足保税区建设制造业保税贸易中心,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东盟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和保税物流,为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拓宽渠道,也为针对国际制造企业的招商引资建立优良平台。

本文来自湘潭市人民政府,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17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7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