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M-3分会场主席专访之祝颖丹

祝颖丹,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担任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副主席,以及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战略联盟、北京SAMPE分会等组织理事。2005年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和Imerys Mineral公司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工作,2010年11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640.webp (3).jpg

CCCM-3分会场主席 祝颖丹

祝颖丹,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担任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副主席,以及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战略联盟、北京SAMPE分会等组织理事。2005年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和Imerys Mineral公司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工作,2010年11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会议专访

提问:请问您是如何走进复合材料行业的?

祝颖丹:本人从本科开始主修复合材料专业,并且一直从事复合材料相关研究工作。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后,积极践行材料所“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发展使命,将实验室研发和技术应用紧密结合,通过与多家汽车主机厂、汽配厂以及其他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了材料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制造-连接装配-测试评价相对完整的技术研发链,开发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动汽车及零部件、桨叶、天线罩、弓板、担架等系列产品,实现成果快速转化,推动了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提问:您最近的研究项目、成果,以及拓展的方向是什么?

祝颖丹:本人带领一支高层次科研团队,活跃于国内外的复合材料界。团队致力于低成本复合材料设计、制造及装备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结构设计与工艺仿真、成型工艺、连接装配、性能评价以及配套连续自动化生产装备的研发等,从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前沿技术开发、促进产业化,尤其在车用复合材料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方向。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研发出多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材料零部件自动化制造、涂装、装配生产线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动汽车,逐步建立了贯穿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创新链,以及极具影响力的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平台和专业设计/测试/培训中心,研发成果荣获中国好设计银奖、第九届“镇海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金奖、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IALTA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创新奖以及多次荣获“中国复材展-JEC”创新产品奖。我们的目标是以自主创新为基础、集成创新为助力,竭诚为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工程、船舶、建筑工程、运动器械、化学工程、医疗设备等领域用复合材料提供自动化、智能化和低成本的系统解决方案。

提问: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复材行业的发展,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

祝颖丹:近年来复合材料行业发展迅速,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风电、海工装备、化工、医疗、娱乐设施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已成为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材料。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尚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设计技术不完善,劳动密集、自动化装备水平低下,生产周期长,成本偏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回收再利用技术不成熟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复合材料在军民领域的应用规模和水平。“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已成为全球共识,复合材料横跨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两个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绿色智能制造是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

提问:请分析您所从事研究方向未来5年的发展状况。另外,为促进行业发展,您觉得可以在哪些方面推动复合材料产业化?

祝颖丹:借助《中国制造2025》所明确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和绿色制造发展战略,未来5年复合材料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目前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年用量比例还很小,而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通过促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规模化应用有望全面推动碳纤维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开拓,实现在军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发适合于汽车工业的低成本原材料体系,重点是碳纤维及其配套树脂;2)建立从整车角度考虑的复合材料正向设计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恰如其分”;3)开发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规模化量产水平;4)建立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造-评价-应用标准和手册;5)建立成熟的碳纤维上下游产业供应链。

本文来自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17年9月29日
下一篇 2017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