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加上日前已公示结束的《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勾勒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未来的清新模样。2013年底,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全面启动新材料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核心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为了实现规划高标准、高档次,三大规划分别委托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院编制。规划编制期间,课题组调研了近1000家国内外新材料企事业单位,广泛征集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并多次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协调会议,促进了三大规划的融合与协调。
此次获批通过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创新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高端人才集聚、生态智慧新城建设等进行全面部署,提出打造“一个基地、四大体系、八大平台”的总体思路;《产业发展规划》分析了国内外及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至203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明确了宁波应大力发展和优先培育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10个细分领域和绿能交通、蓝海工程等宁波新材料产业的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在此之前,《核心区总体规划》明确了新材料科技城的发展目标、功能布局和开发时序,58.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按照“一轴两带双中心”空间结构进行布局。根据三大规划,未来的新材料科技城不仅是一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丛林”,更是一座美景如画、生态智慧的靓丽新城。
未来十年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啥模样?备受关注的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战略规划揭开面纱。未来10到20年,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是怎样一幅生机盎然的新图景?特别是在重大工程、新材料产业方面有哪些突破?记者带您从三大规划中一探究竟。打造国家新材料前沿创新基地,围绕“一心四区”的发展定位,即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生态智慧新城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将坚持“创新引领、错位竞争、产城融合、低碳智慧、开放共建”的总体思路,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提出至2030年规划期末,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创新服务机构数量将超过100家,带动宁波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人员数量5000人左右。
按照规划,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面积58.3平方公里,南至通途路、北至宁波绕城高速、东至宁波东外环线、西至世纪大道(东昌路),以及国家高新区世纪大道以西的1平方公里区域(东至世纪大道、西至福明路、南至通途路、北至江南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创新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高端人才集聚、生态智慧新城建设等进行了全面部署,研究提出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序推进“一个基地、四大体系、八大平台”建设。一个基地,即建设国家新材料前沿创新基地。积极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内国际名校等新材料领域的大院大所,聚焦纳米碳材料、材料基因组、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四大体系,即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创业孵化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八大平台,即新材料国际研发平台、新材料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人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信息与政策服务平台和国际新材料产业孵化平台。
建设生态智慧科技新城。在《核心区总体规划》中,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的模样更加清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新’创中心和科技领‘秀’之都”。根据规划,核心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平方公里以内,总人口约4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9万人,学校人口7万人。核心区58.3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形成“一轴两带双中心”的总体空间结构。“一轴”即串联科技城核心区南北的中央绿谷科技创新轴,是大东部地区新产业发展带的核心组成部分。“两带”为东西向的两条生态景观带,分别为植物园生态保育带和甬江综合景观带。“双中心”分别为宁波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文胜湖新材料科技服务中心。其中,宁波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为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与东部新城核心构成组合中心,成为中心城区双核心之一;文胜湖新材料科技服务中心与镇海新城北部商贸中心构成组合中心,共同打造宁波中心城区北部副中心。
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上,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设施及文物古迹一应俱全。对外交通采取“以轨道交通为主,小汽车交通为辅”的模式。道路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层次组成。规划还形成由独立步行道、独立慢行道(步行与非机动车)、沿路非机动车廊道组成的慢行交通网络以及发达的货运交通。核心区内将形成“一江、四湖、多廊”的水体系统。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超过90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近19%。绿地系统形成“十园、多点、多廊”的布局结构。核心区内将实行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提高产业准入和环境准入门槛,强化环评保护机制,严格禁止污染型项目入驻。构建新材料产业高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是宁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将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传统优势领域,鼓励和扶持新材料产业重点提升领域,着力培育新材料产业潜力巨大的战略先导领域。
三大领域涵盖了宁波10个新材料细分领域,具体为新材料产业传统优势领域的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材料产业重点提升领域的电子信息材料、海洋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战略先导领域的纳米材料和先进碳材料。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应用需求为出口。宁波将通过实施七个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牵引并推动相关产业链群快速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这七个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包括以储能城市公交和纯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为主的“绿能”交通综合示范工程,以海洋新材料为主的蓝海工程,涉及感知、传感、传输和智能应用的物联网工程,生物医用材料为主的健康工程,3D打印材料工程,高分子、特种钢、新纤维材料等产业集群工程和创新机构引进工程。
两年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着眼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宁波城市特色和比较优势作出了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战略决定。“努力把新材料科技城打造成为宁波的金名片、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平台、追赶先进城市的新引擎。”秉持着这一目标,两年来,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各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编制三大规划、推进平台建设、促成科技合作、出台扶持政策、引进高端项目……使规划图“落地生根”,促效果图“拔地而起”。国家、省、市领导对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寄予厚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受聘成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顾问,指导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发展。省委书记夏宝龙专程考察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要求加快推进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多次赴新材料科技城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现场推进会,对理顺体制、规划对接、平台建设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新材料科技城的各项工作加速推进。
竞逐深度改变宁波未来发展的新材料产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心带动、板块布局、一城多园,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一子居中、带活全局”,必将成为东方港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动力链。高端项目相继落户:瞄准国内外新材料领域的高端技术,加快引进战略性项目,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在建设中就引领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8月27日,宁波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签约落户新材料科技城。研究院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项晓东、向勇等6位留美博士全职落户宁波组建,设四个公共实验平台和五个专项材料研究中心。研究院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集聚一批国际知名科学家及其团队,建成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材料基因工程大科学研究平台、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应用技术研发基地。研究院的签约落户不仅为宁波注入国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实力,也将有效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材料自给率,提升我国在材料领域的核心科技水平与工业制造能力,为我国材料研发实现“弯道超车”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5月签约落户的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以新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为核心,将在复合材料与工程、土力学及颗粒材料与技术、可持续材料及高端制造技术、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等领域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应用技术研究。研究院拟通过五年左右时间,引进五个国际高端研发团队,建成国际名校在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以及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闵永刚教授领衔的高性能聚酰亚胺∕类石墨烯复合材料项目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导热石墨膜生产所需的PI薄膜,着力推动PI薄膜、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打破高端PI膜的国外垄断,实现产品低成本国产化供给。此外,液态金属及减震合金新材料和关键技术项目、温度敏感水溶胶医用材料项目、水处理膜材料项目等一批高端新材料项目即将落户科技城。
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和企业的密切联系对接,两年来,新材料科技城成功引进新材料重点项目43个,新引进海外留学人才321名,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市“3315计划”目标人才63名。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建设,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整个项目将在2017年年底完工。”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堪称新材料科技城的“头号工程”,将重点引进新材料领域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创新型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大院名校的分支机构等,形成集新材料研发、检测、展示、交易、企业总部于一体的创新大平台。除了“头号工程”,宁波最大规模的众创空间——宁波众创空间已于7月17日揭幕。目前,这片5万平方米的区域已经吸引了宁波中科院创客空间、首科股权众筹平台、飞马旅等12家机构入驻,可以为创客提供从创意到3D打印、工业化设计、流水线组装再到最后的产品化及供应链建设等一连串的配套服务。
平台建设是聚内引外强化要素支撑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新材料科技城还谋划启动了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新材料国际创业社区、新材料大学创新园、中科院材料所初创产业园、新材料众创空间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新材料国际创业社区项目占地约450亩,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创业、创意产业园区;大学创新园规划布局新材料研发中心、中试基地、成果转化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功能,项目选址宁波大学东侧地块,已完成概念规划设计;中科院材料所初创产业园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主体进行建设,占地约7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将面向全球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重点培育和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初创型企业,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即将启动装修改建施工;宁波新材料众创空间3年内将集聚60个以上创客组织、孵化50家创新型高成长性新材料企业,建成新材料领域集研发、中试、孵化和小型生产为一体的产学研专业化基地。
科技合作精彩纷呈。5月中旬,2015新材料发展趋势暨第七届海峡两岸新材料发展研讨会在宁波成功举办,海峡两岸三地的15位材料科学家梳理了光电材料、能源材料、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结构材料等多个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发方向,并对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给予了肯定。事实上,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启动建设后,各类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合作活动轮番上演、精彩纷呈,50多位院士莅临我市出席新材料系列重大科技合作活动,迅速扩大了新材料科技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暨百校共建新材料科技城启动会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签署共建协议,会上还成立了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处设在新材料科技城;——组织举办“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工材委年会暨新材料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论坛,并由“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工材委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共建“海外高层次人才新材料产业技术宁波育成中心”;
同时连续两年举办黑马大赛全球新材料行业赛,首次举办就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宁波、香港、台湾、美国硅谷等地的280余个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项目,多个胜出项目落户新材料科技城;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推进了石墨烯材料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应用;中国航天新材料产业化论坛于2014年12月举行,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航天技术产业化平台落户宁波;中国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通过7场分论坛的形式,达成国际合作项目意向40多项,有效提升了产业国际化水平。一城多园辐射引领:为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实施细则》,发挥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以“一区(高新区)多园”的模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的发展布局,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加快推进“一城区多园”发展战略,强化对全市新材料产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目前,慈溪园、余姚园、象山园、宁海园、奉化园、鄞州园、江北园7个分园挂牌成立,分园扶持政策和考核评价办法相继出台。初步统计显示,7个分园设立一年来,共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70多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逾350亿元,增速超过2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约50亿元,各级工程技术中心41家,年专利授权逾800件。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已孵化并有序转移到分园和周边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超过100家,成功转移日地太阳能、长阳科技、激智科技等优质产业大项目10多个,辐射带动成效明显。两年来,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溢出效应初步显现,“一城区多园”建设格局已初具雏形,“虹吸效应”正在持续放大。去年,全市实现规上新材料产业总产值1400亿元,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正式产业化。
本文来自云涌,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