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
-
中国宝安:贝特瑞有给华为的智能手表项目提供石墨烯导热膜
贝特瑞有给华为的智能手表项目提供石墨烯导热膜。贝特瑞的石墨烯导热膜已在OPPO等手机上得到批量应用。华为Mate60并未使用贝特瑞的石墨烯导热膜产品。
-
贝特瑞与 Evolution 签署合作协议 进一步完善海外供应链布局
贝特瑞在公告中表示,若本次交易所涉先决条件全部满足并完成交易后,将有利于拓宽公司天然鳞片石墨供应,完善海外供应链布局,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天然石墨领域的竞争优势, 本次交易符合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
-
三明市领导赴深圳拜访有关企业
在贝特瑞集团,黄如欣对双方在石墨及石墨烯等领域取得的合作成效予以肯定,向贝特瑞集团为三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
贝特瑞:石墨烯作为新兴业务,市场需要不断培育,公司的石墨烯业务主要集中在石墨烯散热领域,未来也会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有投资者向贝特瑞提问, 公司年报中称,正极,负极,石墨烯为公司三大业务版块,从公司年报中,看到石墨烯营收占比非常非常小,能否评估一下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场景?
-
中国宝安:贝特瑞目前没有石墨烯导电液产能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的石墨烯导电液共有多少产能?
-
中国宝安:贝特瑞的石墨烯膜主要应用于导热方面,目前没有开展碳基芯片领域的相关研发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研发的石墨烯膜是否能用于制造碳基芯片?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监管局建立健全“1+4+9+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尤其是国际标准方面,贝特瑞积极抢占话语权,着力研制《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试》、《boehm滴定法测定石墨烯材料中表面官能团的含量》等国际标准。目前已主导及参与制定新能源、新材料相关的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5项和行业标准4项。贝特瑞主导的国际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提升了我国在硅负极材料、石墨烯材料等领域的话语权,也极大地提升了光明区整体的产业发展水平。
-
贝特瑞:公司现有负极总产能40.5万吨/年
今年1~9月,贝特瑞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出货量占比约2:1。公司表示,石墨化自给率长期目标为50%~60%,会保持一部分外协。
-
贝特瑞北交所上市一周年: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加速拥抱新能源时代
根据其对电池材料市场变革和发展趋势的前瞻洞察,贝特瑞还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包括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燃料电池材料、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及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等,并在相关细分领域快速发力,取得战略性优势。
-
贝特瑞于黑龙江投资设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1亿元
9月29日,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方振辉,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材料技术研发;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贝特瑞等共同持股。
-
中国宝安:石墨烯材料是贝特瑞的种子业务,尚处于培育阶段,目前暂未贡献业绩及利润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您好!贝特瑞2021年介绍,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正极材料,负杨材料,石墨烯材料,请问深瑞墨烯,去年40万平米石墨烯导电膜已投产,目前是否贡献业绩和利润?
-
贝特瑞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50亿定增黄了?年薪765万,身家近4亿
贝特瑞负极材料业务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就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行业对负极材料的产能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按照贝特瑞的设想,公司2022年向市场抛出50亿元定增融资计划。既能减轻公司资金压力,同时也能帮助公司继续在商业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
-
凌晨紧急回应涉嫌内幕交易事件,“北交所一哥”贝特瑞董事长被立案调查,资本大佬葛卫东减持
子沐研究创始人刘子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董事长个人涉案,与公司无关,但是不排除中止定增的可能,对公司影响不小。贝特瑞现金流还是很紧张的。要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需不断新建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
贝特瑞预计2022年上半年扣非后利润8亿-9.5亿元 同比增长53%-82%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全球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需求强劲,公司新建产能逐步释放、产销量同比增加、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
满百前夜,北交所迎史上最大再融资
贝特瑞公告称,此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15亿元用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扩建项目(第一期)”,10亿元用于“贝特瑞(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综合配套项目”,12亿元用于“云南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第一期)”,3亿元用于“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