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基于网络物理系统,将通信的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同时融合了生物、物理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今天的世界。

沈文玮 王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7日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的概念,明确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物质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在当代的又一次质变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有利于我们把握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质生产力起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

第一,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生产力,是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生产力。新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基于网络物理系统,将通信的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同时融合了生物、物理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今天的世界。伴随数字经济的快速兴起,我国“三新”就业群体已有8000余万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2022年底超5亿等,这表明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具有新的质的规定性的生产力。“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的固有的规定性。生产力的“质”,不仅体现在作为其标志的生产工具的迭代升级上,也体现在其构成要素的显著变化上。从生产工具看,新时代机器体系发展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具有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的特点,是生产工具的一次质变。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看,劳动对象方面开始出现新的非物质的数据要素,并且成为新型生产的基础性要素;劳动资料方面以大数据和先进算力算法为基础的数字平台,逐渐成为连接产品生产和需求的主要桥梁,传统的企业组织和产业架构开始松动、瓦解;劳动者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使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出现“极化”现象,大量劳动者开始面临新的劳动转型。可见,当前生产力的构成要素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显示出了飞跃式发展的新态势。

第三,新质生产力落脚点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新质生产力就是新技术赋能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系统。从生产力的要素之间关系看,人与机器的关系从人机结合到人机并立、人机合作,展示了新的无限可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能源、新材料基础上扬弃粗放生产走向和谐共生;人与人的社会分工方面三产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劳动者生产角色多元化、灵活化等,都显示出了全新的生产图景。未来已来,新质生产力必将带着它的新特点,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二、新质生产力契合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在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与新发展理念具有内在统一性,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创新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就是要激发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科技创新是各类创新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新质生产力以现代数字技术及其普遍应用为基础,在社会生产领域开辟了新赛道、引领了新潮流。首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其次平台经济迅速崛起,日渐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最后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极大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品质。可见创新发展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

第二,新质生产力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新质生产力与协调发展内在统一、相辅相成。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高速且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突破了协作的时空限制,从而弥合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因为资源禀赋差异而带来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落地,也以各地配套硬件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最终在各地均衡发展基础上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数字经济新格局。

第三,新质生产力必然导向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新质生产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绿色生产力。首先新质生产力不断开发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次新质生产力催生出了石墨烯等降耗减排的前沿新材料;最后新质生产力推动了蛋白降解等减少面源污染同时有利于循环经济的生物技术的发展。

第四,新质生产力助推我国高质量开放的新发展格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是我国抢占未来科技发展新先机的重要战略机遇;其次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化信息网络是打通国内国际循环“堵点”“难点”的物质基础;最后新质生产力的高度聚合性是打造我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号召力的主要依托,逐渐使我国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新赛道、新领域、新模式、新规则的贡献者和主导者。

第五,新质生产力符合共享发展的本质要求。共享是最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发展理念,解决的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新质生产力本身具有鲜明的共享性。首先数据要素形态上的非物质性、规模上的非局限性、产权上的非排他性以及价值上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其使用的共享性;其次数字平台的建立依赖多用户共享、运行依赖大数据共享、发展依赖众人众策协同推进,共享属性鲜明;最后劳动者低门槛的“原子式”新劳动方式,虽然带来了很多劳动组织之外的劳动保障问题,但也不可否认劳动者之间在享受社会经济资源、就业机会等方面拥有更多的平等性。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各个要素本身都是具有共享属性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共同富裕。

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

首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高瞻远瞩,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舵引航;只有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用好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既发挥其改天换地的积极历史作用,也防范其可能暗藏的认知风险和社会风险,有效维护并增长人民利益;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多方利益协调中,摒弃一己私利,客观公正,居中协调,凝心聚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其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马克思曾经详细区分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揭示了科学技术应用的制度差异。我们应发挥社会主义适应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快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方面优势,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生产要素充分涌流,尽快形成布局合理、运行良好的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效。

最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通过强化教育才能实现。只有将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统筹实施,才能切实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作者均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BKS092)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天津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09:38
下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