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以石墨烯导电剂为起点,于 2014年开始批量将石墨烯导电浆料用于磷酸铁锂电池,是国内最早将石墨烯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并于2017年成功开发出用于三元锂电池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扩宽业务范围,于 2022年产品线延伸至石墨负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相关生产基地也已在建设中。

道氏技术(30040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聚焦新材料业务,专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近年来,公司全力拓展新能源赛道,从单一陶瓷材料业务发展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的新格局。在保持陶瓷材料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逐渐成为公司核心战略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状况

1、锂电池行业情况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2年受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终端市场需求带动,全球锂电池出货量920GWh,同比增长69.5%,其中中国锂电池出货 655GWh,同比增长100%,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储能需求的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500GWh。

从出货结构来看,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全球锂电池出货总量比例为 74.5%,其次为储能电池,占比 16.3%,动力电池仍为全球锂电池市场核心带动领域。国内出货结构同样如此,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480GWh,同比增长超1倍;储能电池出货量130GWh,同比增长1.7倍。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2025年动力电池出货将超1700GWh,动力电池市场占比仍超70%,为锂电池市场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2018-2025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结构变化

2、碳材料行业状况

公司碳材料产品主要为碳纳米管导电剂,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 NMP、天然气、丙烯等化工品,下游应用主要是锂电池领域,涂覆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可以增加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接触,提升锂电池中电子在电极中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和改善循环寿命。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2 年,动力电池领域导电剂市场仍以炭黑为主导,市场占比约 65%,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占比 24%,随着终端车企客户对动力锂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碳纳米管的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预计到 2025 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比将达 58%。

未来随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应用成本逐渐降低,其在储能电池领域会提高碳纳米管和炭黑复配比例,从而实现碳纳米管渗透率的提升,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 GGII 预计到 2025 年碳纳米管导电剂在储能的占比将达35%。

3、三元锂电正极行业情况

公司锂电材料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钴盐等,上游主要为镍钴锰等原材料生产商,下游行业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

随着全球三元锂电池电池出货量的增速发展,加之部分动力工具、消费电子领域三元锂电池的逐步替代,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加速发展。据 Frost & Sulliva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86.07万吨,同比增长38.7%;全球范围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100.62万吨,同比增长34.6%,预计到 2025年,出货量有望达到 224 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 2400 亿。

2019-2025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预测

4、陶瓷材料行业情况

公司陶瓷材料业务的上游主要为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山开采行业,还有生产氧化镨、氧化锆、氧化锌等的化工行业。公司所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为天然普通矿物和普通化工产品,分布广泛,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陶瓷材料产品主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下游为建筑陶瓷行业。

陶瓷行业在城镇化浪潮结束后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2022我国陶瓷卫浴行业市场大数据报告》显示,受房地产竣工数据的影响,2022年1-12月,全国陶瓷砖实际产量同比去年降低15.21%,叠加近年来环保政策的严监管,小企业陆续被淘汰出局或沦为优秀头部企业的代工厂,行业参与者数量逐步减少。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预计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数量为1012家,较2022年减少36家,同比下降3.4%,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由于公司陶瓷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行业知名大型优质客户,因此公司陶瓷材料业务的市场份额得到稳步提升。

(二)公司所处行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格局

1、碳材料业务

公司以石墨烯导电剂为起点,于 2014年开始批量将石墨烯导电浆料用于磷酸铁锂电池,是国内最早将石墨烯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并于2017年成功开发出用于三元锂电池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扩宽业务范围,于 2022年产品线延伸至石墨负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相关生产基地也已在建设中。在技术方面,公司坚持人才创新计划,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中组部引进专家董安钢为首席科学家搭建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在生产工艺、设备设计、配方优化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专利技术,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授权专利3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1件,正在申请中专利29件。公司在产销规模,客户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可比公司概况:

2、锂电材料业务

广东佳纳拥有先进的湿法冶炼技术,以及完整的钴盐及三元前驱体生产和销售体系,产业链布局势凸显,产品质量优异稳定,是国内重要的钴产品供应商之一。广东佳纳坚持“专注品质、专注特色、持续进步、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已通过 ISO900K ISO1400K OHSAS 1800k二级计量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五个国际体系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认证。广东佳纳拥有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与技术,其钴产品及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产品均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其高端钴盐出口量处于行业前列水平。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锂电材料板块已授权专利20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1件;正在申请专利63件(含3项pct)。

未来,随着公司战略规划的推进,在新增产能释放、资源布局、研发创新等等方面的落地,公司在锂电材料业务的市场份额将逐步递增。

可比公司概况:

3、陶瓷材料业务

公司作为建筑陶瓷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技术实力雄厚,是国内唯一的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和陶瓷材料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陶瓷材料板块已授权专利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件;正在申请专利9件。陶瓷墨水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明显,行业地位突出,处于国产陶瓷墨水的第一梯队,质量和性价比得到了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与广东东鹏控股(003012)股份有限公司、蒙娜丽莎(00291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锦成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诸多著名陶瓷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随着行业专业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以及釉面材料产品的升级换代,公司陶瓷材料业务将继续稳步发展。

可比公司概况:

(三)行业政策信息

自2022年发布至今,公司业务所处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中对公司影响较大的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其中碳材料和锂电材料均与新能源锂电池相关,且已完成钴资源、钴盐、三元前驱体、导电剂等上下游一体化的布局,具有较强协同性。陶瓷材料业务方面,公司除了服务好现有大客户之外,积极拓展其他战略客户,争取提升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进行工艺创新,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陶瓷材料领域的行业地位。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1、碳材料

报告期内,公司碳材料业务以格瑞芬为主要运营主体,持续完善催化剂、碳纳米管粉体、高纯粉体、导电浆料、NMP回收等完整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目前主要产品是应用于锂电池的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主要用途是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以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

另外,公司也在扩张碳材料业务的经营范围,布局石墨化和碳基负极。随着未来产能的陆续投放,将进一步拓展碳材料的业务空间。

(1)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碳材料业务加强与大客户合作,积极拓展其他核心客户,并取得较大突破,持续推动碳材料业务的销售规模;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导电剂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体系,规划产能扩张的同时,提高粉体的自供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业务的利润率。

(2)当前产品布局

公司碳材料产品主要包括石墨烯导电剂和碳纳米管导电剂,产品具有稳定性好,品质优异、性价比高等特点,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创新方面,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并且在单/双层碳纳米管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高固含碳纳米管浆料、低污染连续纯化技术、二维多孔石墨烯复合浆料等前瞻技术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碳纳米管粉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方式,化学气相沉积法具备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反应温度相对较低、产品纯度较高、单批次产量较高等优点,目前被生产企业广泛应用。

(4)经营模式

①采购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根据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月度采购计划,根据供应商的报价、产品的技术指标、交货周期后确定采购订单。

②生产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根据营销部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产品主要向国内外电池厂商配套销售。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先进的产品技术优势带动产品销售。

2、锂电材料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以控股子公司芜湖佳纳作为核心平台开展,同时公司设立香港道氏 PTDOWSTONE ENERGY MATERIAL INDONESIA布局海外镍资源。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主要由广东佳纳开展相关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和钴盐,另外由于矿物原料中钴铜伴生,所以电解铜也是公司主要产品之一。

(2)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景气和公司市场开拓战略,公司锂电材料相关产品销售规模实现持续增长;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高镍产品的销售规模快速扩大,高镍产品成为未来驱动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

(4)经营模式

由于芜湖新能源材料目前尚在建设中,江西佳纳处于投产初期,因此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佳纳。广东佳纳拥有完整的研发、釆购、生产、销售业务体系,主要生产销售三元前驱体、钴盐、电解铜等产品。

①釆购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的原材料釆购有年度釆购和零散釆购两种形式。年度釆购为公司每年年底根据生产部预计的下一年生产计划,综合考虑库存量和产品使用情况制定全年米购计划,然后据此与上游供应商进行谈判,签署年度供应框架合同。零散釆购主要为应对新增客户或者年度生产计划之外的生产需求而进行的采购。相较于年度采购,零散釆购的规模较小。

②生产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的具体需求进行定量生产。公司根据国内营销部和国际业务部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锂电材料方面的业务主要釆用直销方式销售钴盐和三元前驱体,其中, 国内市场销售由国内营销部负责,海外市场销售由国际业务部负责。MJM和MMT生产的电解铜直接对外销售。

3、陶瓷材料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陶瓷材料板块的主要产品为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主要用于建筑陶瓷行业。业务涵盖了标准化的陶瓷原材料研发、陶瓷产品设计、陶瓷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领域,是国内唯一的陶瓷产品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唯一的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

公司提出“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技术服务无限贴近客户,不断地推出新材料和新技术,解决行业的通用材料技术”的业务方针。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陶瓷材料已授权专利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件;正在申请专利9件。

①陶瓷墨水

陶瓷墨水是一种含有无机颜料的液体,用于陶瓷喷墨打印工艺中,代替丝网印刷和辐筒印刷。通过喷墨打印,陶瓷墨水可在陶瓷釉面形成各种图案或色彩。陶瓷墨水以无机颜料作为发色体,釆用超细微纳米技术和微胶囊包裹技术,使微纳米级颜料均匀分散在有机载体的液体物质,满足了喷墨打印的使用要求。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将喷墨技术引入陶瓷印刷领域,极大的推动建筑陶瓷生产控制的数码化和产品 款式的个性化,目前已成为市场上主流的陶瓷印花技术。

②陶瓷釉料

陶瓷釉料是指经过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光面或者亚光釉面或未完全玻化而起遮盖或装饰作用的物料。公司陶瓷釉料产品主要有基础釉、全抛印刷釉、熔块干粒釉。其中熔块干粒釉是公司的新产品,如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是引领大板行业发展的创新产品。

1)基础釉

基础釉又称底釉或面釉,主要用于生产瓷质釉面砖,在建陶生产过程中施于坯体表面,与坯体密 着、颜料熔合。其主要作用是调整砖型,促使陶瓷墨水、色料发色良好,防止生产过程出现气泡、针孔等缺陷,可有亚面、亮面、细腻面、防滑等釉面效果。

2) 全抛印刷釉

全抛印刷釉系全抛釉和印刷釉的合称。全抛釉是一种可以在釉面进行抛光的特殊配方釉,是施于拋釉砖的最后一道釉料。全抛釉按照施釉方式不同分为淋釉全抛釉和印刷全抛釉。印刷釉是陶瓷色料的载体,有助于色料发色,使图案有质感。

3) 熔块干粒釉

熔块干粒釉产品包括熔块干粒和其他晶体干粒及相应配套的添加剂等,客户通过全抛、半抛或不抛等加工工艺,将大板干粒、普通熔块干粒、冰晶干粒、金砂干粒等创新性的新产品应用于大板生产中。

(2)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陶瓷材料业务呈现稳中升的态势,2022 年,同时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陶瓷材料生产厂商普遍遭遇较大的生产经营困难,中小规模企业加速出清,公司作为业内领先企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产品提价等积极因素的出现,行业开始逐步转暖。特别是四季度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多轮房地产放松政策,从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助力保交楼,多种角度放宽房地产的融资需求,行业景气度有望加速修复。瓷砖和陶瓷墨水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强竣工产品”,出现更明显的边际改善空间。

(3)经营模式

①釆购模式

原材料的品质决定了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供应商的选择和确定由公司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采购部共同负责。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共同分析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与供应商确定原材料的质量指标,采购部则负责现场考核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供应能力,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和签订合同。公司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大多是长期合作,年初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具体生产所需原材料由釆购部下达釆购指令,并根据釆购的金额实施分级审批制度。

②生产模式

1) 陶瓷墨水是标准产品,公司根据订单和库存等确定公司的生产计划。公司的订单系统可根据公司墨水的装机台数和目前正在洽谈的拟装机台数确定公司下月的墨水用量,再根据公司的合理库存以确定公司的排产计划并组织生产。

2) 釉料产品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标准化是指釉料有标准的基础配方,但具体到某一客户则需要对产品配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向不同客户供应的同类产品的互换性较差,因此又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公司产品生产组织具体如下:

公司现有客户的既有产品,客户与公司签订的均是长期订单,公司根据其订单合理安排生产和库存,确保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对于新客户和老客户釆购新产品,由于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所处地域的不同,因此其坯体材料和窑炉生产条件不尽相同,公司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后,首先需要现场收集客户所使用的坯体材料与配方、烧成温度、关键设备的性能和指标等,研究确定产品配方。如果公司现有的产品有与之适配的产品,则直接进入客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后,直接进行后续生产;如果无适配产品,公司先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调整产品配方,生产样品并将样品提供给客户,由客户在其陶瓷生产线上试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后,公司正式确定该客户的产品配方,依据该产品配方,进行后续生产。

③销售模式

公司陶瓷材料板块销售以直销为主。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晰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

公司坚持牢牢把握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趋势,以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为主赛道,以现有核心技术为依托,推动公司业务从传统的陶瓷材料向新材料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方向转型升级。三元前驱体方面,面对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采取差异化的市场销售策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成功打入国际大客户的供应链,有望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的市占率。碳材料方面,加快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剂经营规模化和产业化,扩大行业领先优势。加快推进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的建设投产,力争成为锂电池材料的综合提供商。公司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强与产业链生态伙伴的深度合作,快速在新能源电池市场抢滩卡位。除了清晰的战略定位以外,前瞻性的上下游产业布局同样重要。碳纳米管方面公司建立了从催化剂到粉体到浆料的一体化布局,并继续扩张粉体产能,2023年将实现粉体100%自供,有利于公司控制浆料成本,提升竞争力;在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业务方面,公司早在2018年开始就布局上游钴资源,建立一套包括上游原材料采购、湿法冶炼、中游钴镍盐及下游三元前驱体的生产和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有利于公司有效控制三元材料的成本,不断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

(二)扎实的技术积累与创新驱动

公司秉承“人才引领,研发驱动,以创新铸造一流新材料企业”的愿景,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研发组织体系建设,确保公司研发实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碳材料板块,公司以科技研发为主导,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传统化学氧化还原法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出新型石墨烯制备技术,成为国内石墨烯产业化的领军企业。公司碳纳米管的研发能力居行业前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包括新型连续化环保提纯技术、单壁碳纳米管的研发制备、高倍率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高固含量导电剂的制备、石墨烯粉体工业制备体系工艺和技术、石墨烯导电浆料制备工艺和技术、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工艺和技术、碳纳米管粉体制备技术、氧化插层石墨快速制备石墨烯技术等,成为公司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石。

锂电材料板块,公司研发战略重心聚焦“产品与用户”,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一流研发平台建设。目前,公司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公司专注于单晶、高镍、无钴、四元前驱体、废旧锂电池循环回收、镍钴盐规模化高效提取和钠离子电池等核心引擎技术开发,深度布局前驱体迭代技术和前沿产品适应产品高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三元前驱体研发及工艺技术持续精进,拥有优质小颗粒单晶高镍产品,具有成熟的连续法、半连续法、间歇法多种前驱体制备工艺技术,单晶工艺晶体结构控制技术国内领先,高镍前驱体形貌和微观孔隙率控制技术具有独创性。

陶瓷材料板块,作为国内致力于建筑陶瓷材料创新的领头人,公司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技术创新。公司不断深入对微纳米制造技术、超分散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包裹技术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以陶瓷墨水制备技术、成釉标准化技术、熔块及干粒应用技术、色料制备技术等为主的核心技术,以材料应用为切入点,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丰富的产品体系,成为国内建筑陶瓷材料产品领先的制造商。公司现建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等创新平台,并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著名高校开展合作,共同深化技术创新。

(三)以成本管控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精益管理优势

公司精益管理主要体现在成本管控和质量管理。公司通过持续提高研发创新、改进和革新工艺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平台化生产、优化生产线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推行全员质量成本控制和精益生产等方式,确保对成本的精确管控,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确保公司核心产品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成本领先优势。公司通过了IATF16949、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环保法规Reach、ROSH检测认证,具有完备的质量控制能力。

公司对产品成本的精确管控,确保了公司的主导产品在与业内其他企业竞争时具有价格优势,特别是针对重点客户的中小批量产品时,公司依托强大的一体化生产能力,在保持产品成本优势的同时,公司产品品质得到了业内客户的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公司生产的碳材料产品,品种齐全、纯度高、导电性高等优势,锂电材料板块公司产品质量优异,性能稳定、技术领先,各类指标一致性好,陶瓷材料方面,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品类釉面材料上市公司和陶瓷材料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产品品质优良,赢得核心客户的高度认可。

(四)丰富的客户资源与生态协同

经过多年的业务拓展,公司已同国内外众多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产品质量、价格、交付能力、同步研发能力、生产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客户认可,公司已能在新项目开发的早期参与客户的同步研发并了解客户的配套需求。

在碳材料领域,公司得到业内主流客户比亚迪(002594)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300750)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轩高科(002074)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300014)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300068)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认可,产销量正迅速提升,顺利进入行业前列。

锂电材料领域,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实现弯道超车,大力扩张海外市场,率先进入POSCO等国际知名客户供应链,与国内同业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国内客户资源方面同样优质,覆盖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雅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钨业(600549)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客户;钴盐产品客户主要有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雅城新材料有限公司、ECOPRO. BHP、CODELCO、SMR、嘉能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电解铜客户主要有TRAXYS和SAMSUNG等国际优质企业。

陶瓷材料领域,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早已形成较好的客户结构,包括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等在内诸多著名陶瓷企业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较好的客户结构加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公司新产品推广,将为公司维护在釉面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发挥巨大作用。

随着碳材料和锂电材料业务成为公司的支柱板块,公司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在新能源锂电产业领域形成了交互生态和产业链协同,为进一步扩大公司市场影响力,提升公司行业地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各地区部门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一揽子措施落地。面对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行业竞争加剧,和原材料持续高企的局面,公司在董事会正确的领导下,推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进一 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向着“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不断前进。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 686212.98万元,同比增长 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18.9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194.63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系: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钴镍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钴金属产品自3月份起呈单边下滑趋势,同时公司产品销售单价亦出现下滑,而主要原材料成本的下跌幅度滞后于产品价格下调幅度;另一方面,公司上半年采购的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导致结存的部分钴原材料及以钴为原材料生产的产成品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公司对该部分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

(1)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主业优势

报告期内,为了适应锂电池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碳材料和锂电材料的平台化布局,公司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建设。碳材料方面,公司加大粉体研发和产能扩张,成功实现催化剂、粉体、浆料的自研、自供。锂电材料方面,公司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建设,提供“电池级镍钴盐制备—高性能前驱体制造—废旧动力电池拆解—有价金属高值化绿色回收—前驱体材料循环再造”的产业链集成技术服务模式。与印尼华迪投资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印尼建设年产2万吨高冰镍项目,为公司提供可靠的镍资源保障,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2)推进产能建设,加快资源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各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了相应的产能建设计划。碳材料方面:基于碳纳米管和负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兰州新区新材料及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区域位置及配套完善等特点,格瑞芬与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碳材料项目合同书》,设立兰州格瑞芬,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含相关产业链配套)和15万吨硅碳、石墨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产项目”,其中,一期建设规模7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含10万吨石墨化加工) ,已于2022年5月底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周期16个月(不含3个月冬歇期): 二期建设规模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含5万吨石墨化加工) 、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5,000吨碳纳米管纯化、5,000吨碳纳米管高温纯化及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建设周期14个月 (不含3个月冬歇期) 。项目建成后,兰州基地将成为公司最重要的碳纳米管导电剂一体化研发生产基地及技术最先进的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基地,战略性推进碳纳米管导电剂及硅基负极一体化产业,将明显降低成本和极大的拓展格瑞芬碳材料的发展空间。

目前,公司已形成“青岛+江门(古井和恩平)+龙南”三大导电剂生产基地。其中青岛基地、已形成年产2万吨导电浆料产能,江门基地已形成年产2万吨导电浆料产能,2023年规划再建设年产2万吨导电浆料产能。

锂电材料方面:公司已形成“英德+龙南+芜湖”三大三元前驱体生产基地,并配套钴镍盐产线。其中英德基地已形成年产4.4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龙南基地一期项目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已建成。芜湖基地已开工,正积极推进建设中。

此外,公司在刚果(金)已有1.2万吨电解铜,新建年产电解铜 2万吨和钴中间品0.3万吨金属量的项目,已于2022年年底投产。投产后非洲刚果(金)基地将形成年产电解铜3.2万吨和钴中间品0.3万吨金属量总产能。
(3)建立生态伙伴,深化战略协同

报告期内,为把握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机遇,推进公司经营战略,子公司格瑞芬和广东佳纳都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

碳材料方面,格瑞芬引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广东广祺智行伍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外部战略投资者,同时,佛山道氏和佛山市汇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佛山市汇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同步对格瑞芬进行增资,合计增资 10亿。增资完成后不仅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在碳材料行业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价值,提高公司整体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增资后股权结构如下:

锂电材料方面,公司两度引入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

2022年2月,赣州发展叁号新能源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赣州发展肆号新能源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自有资金岀资,通过现金方式分别对广东佳纳增资4亿元和3亿元,用于江西佳纳的项目建设及运营。

增资广东佳纳后股权结构

2022年3月,芜湖江北新区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岀资1.44亿元,芜湖市安泰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岀资4.536亿元,芜湖银湖实业有限公司岀资3.888亿元,芜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岀资4.536亿元,高管团队持股平台芜湖市鑫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岀资0.3亿元,合计增资芜湖佳纳14.7亿元,将全部用于在芜湖市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上述资金根据资金使用计划陆续到位。

(4)深化大客户合作,积极拓展其他优质客户

碳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在完成产量和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继续稳固比亚迪公司核心供应商的地位。加大行业内其他优质客户的开拓,现已进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供应商体系。

锂电材料业务方面,继续积极拓展客户,争取覆盖更多优质客户,目前三元前驱体产品下游客户覆盖了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国外客户等;钴盐产品客户主要有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雅城新材料有限公司、ECOPRO. BHP、CODELCO、SMR、嘉能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电解铜客户主要有 TRAXYS和SAMSUNG等国际知名企业。

陶瓷材料方面,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早已形成较好的客户结构,包括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等在内诸多著名陶瓷企业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较好的客户结构加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公司新产品推广,将为公司维护在釉面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发挥巨大作用。

(5)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能力

随着公司业务发展规模扩大以及战略规划布局需求,特别是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快速扩张,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以及人才建设对处于成熟发展期的公司至关重要。报告期内,公司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对碳材料、锂电材料业务模块、产品架构、各事业部定位进行了合理优化,明确了公司目前三大产业板块,即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董事会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内部管控体系、管理流程、审批权限以及内控制度进行了修订和优化。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运营职能,全面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锂电池行业受益汽车电动化的深度推进以及万亿级储能市场的快速崛起,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动力电池对锂电池出货量的带动最大,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680GWh,同比增长超80%,占锂电池比例为75%。未来随着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双积分比例提升、双碳政策趋严等政策的实施,预计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从而带动锂电池的快速放量。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测,预计近8年(2022-2030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3.84%,市场增量空间巨大,发展前景乐观。

2、碳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公司碳材料业务主要集中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导电剂以及硅基负极两大产品上。导电剂作为锂电池的一种关键辅材,主要包括炭黑类、导电石墨类、VGCF(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其中,炭黑类、导电石墨类和VGCF属于传统的导电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属于新型导电剂材料,性能更优异。

2022年,动力电池领域导电剂市场仍以炭黑为主导,市场占比约65%,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占比24%。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测,未来碳纳米管将进入锂盐价格下降、三元电池占比提升、碳纳米管产能释放、磷酸盐系电池(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铁锂电池)出于性能提升考虑,加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使用的阶段,预计到2025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比将达58%,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渗透率提升。硅基负极材料的合金化储锂机制可以储存更多的锂离子,从而赋予硅更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电池能量密度相对较高,从而有效提升续航时间及里程。《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的远景目标,硅基负极未来有望在电池能量密度较高的三元电池体系中迎来渗透率的提高。

3、锂电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中主要与三元正极材料相关。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等突出优势。锂电池正极材料一般可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也称多元正极材料)等技术路线。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包括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能够结合LiCoO2的良好加工性能、LiNiO2的高比容量以及LiMnO2的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具有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热稳定性好、结构稳定等优势,是目前车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路线之一。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22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为71.8万吨,同比增长71%。预计到2025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200万吨,2021-2025年CAGR为29.7%。得益于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和三元材料技术路线的良好确定性,全球三元材料出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4、陶瓷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公司陶瓷材料产品主要是陶瓷墨水和陶瓷釉料,下游行业为建筑陶瓷。陶瓷行业在城镇化浪潮结束后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但随着近年来环保政策的严监管,小企业陆续被淘汰出局或沦为优秀头部企业的代工厂,行业参与者数量逐步减少。这也造就了建筑陶瓷企业开始马太效应明显,大型陶瓷企业越来越多。同样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他们对于供应商的要求也在变化,对于大型供应商的偏好也越来越明显,因为大型供应商在产品的供货、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所以这种马太效应也从陶瓷企业传递到上游陶瓷材料行业。公司作为陶瓷材料行业领先企业,依托优质客户,明确受益集中提升的趋势。

(二)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牢牢把握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趋势,以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为主赛道,以现有核心技术为依托,加快三元正极产业布局,加快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剂经营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公司业务从传统的陶瓷材料向新材料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方向升级,同步积极加快布局钠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强与产业链生态伙伴的深度合作,快速在新能源电池市场抢滩卡位。随着公司产业布局的完成,产能规划不断落地,未来几年将是展现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时期。公司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以人才引领,研发驱动,创新铸造一流新材料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经营计划

公司专注于新材料产业,涵盖碳材料、锂电材料和陶瓷材料三大领域。公司秉承创新、绿色、协调、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按照五年(2021-2025)发展战略规划稳步前进,致力于打造以人才为核心,以研发为动力,以创新为特色的一流新材料企业。具体经营计划如下:

1、公司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公司将通过以下措施,吸引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开辟多元化的招聘渠道,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合理分配岗位和职责;扩大员工规模,满足不同基地的人力需求;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和计划,完善人力资源各项政策和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和薪酬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留存率。

2、公司将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有效应对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

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和形势的不确定性,公司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供应链变化,并采取以下措施:在原料采购方面,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平衡成本和供应稳定性;在生产方面,实行以销定产原则,提高生产效率和交货速度,减少存货占用和波动风险;在销售方面,加强货款回收和客户信用管理,防止坏账和欠款风险,及时处理客户问题和投诉;在投资方面,严格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关注下游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灵活调整项目的建设时机和规模,控制投资成本和进度,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实现项目的快速达产和销售。

3、优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

公司碳材料、锂电材料业务产能迅速扩张,生产基地遍布多地,公司将完善生产体系建设,优化管理制度,实施精益智造,保证产品品质稳定,提高生产运营效率,按计划完成在建项目的投产和达产。面对原材料涨价等挑战,公司将加强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合格率,增加公司盈利,达成年度经营目标。

4、推进规划产能的建设,展现一体化布局成果

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完成导电剂业务的一体化和锂电材料整体解决方案的布局,未来为了强化这一优势,需要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各业务板块原有的产能规划:碳材料板块推进兰州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兰州在天然气、电费、煤焦油等资源方面具有成本优势,有利于公司降本提效,项目目前在建2.5万吨石墨化加工产能,其余项目正在逐步推进。锂电材料板块,推进刚果(金)基地产能扩建和印度尼西亚基地建设,完善上游原材料镍、钴资源布局。

5、推进可转债发行,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为把握新能源发展的机遇,保障扩张计划的顺利进行,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筹措资金。随着未来扩产计划的逐步落地,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市占率,公司持续推进扩产计划以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市占率,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6、加强研发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公司产业布局广,协同性较强,按照“巩固一代、发展一代、培育一代”的方针,协调好公司内部各业务板块科研力量,形成研发合力,从而全面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碳材料方面,继续聚焦高端少壁管的研发,加大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锂电材料方面加大单晶、高镍等产品的迭代扩张;陶瓷材料方面,继续创新,发挥品牌优势,与优质客户共同成长。

7、深化现有客户战略合作,加大其他优质客户开发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碳材料方面要保障在现有客户供应体系中的核心供应商地位,在新增客户中迅速扩大供应份额;锂电材料方面继续开拓行业第一梯队客户,并利用此前出口钴盐产品形成的良好国际合作关系,开展三元前驱体的国际销售,在国外市场抢占份额;陶瓷材料方面利用自身产品和品牌优势,绑定业内优质客户,共同成长。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公司面临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推高了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不利于公司下游新能源汽车、3C数码产品、建筑陶瓷等行业。公司锂电材料板块,钴产品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周期性,直接影响盈利水平。公司碳材料板块,也受供需关系、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盈利水平。公司陶瓷材料板块,与房地产市场、国家基础建设投资高度相关,宏观政策、经济环境、信贷政策、消费者信心及收入水平的变化将影响建筑陶瓷行业,进而影响产品市场。

2、公司面临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动风险

国家可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政策调整,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不利影响,公司钴盐、前驱体、导电剂等产品不排除会受政策影响。此外,由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过热,许多企业纷纷布局,国家可能出台相关调控政策,对锂行业的准入标准和生产规模进行管控,从而影响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及碳材料业务的运营。

3、锂电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主要的两大业务,碳材料业务、锂电材料业务均与锂电池高度相关,因此未来锂电行业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公司业务。

4、金属价格及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中的钴、铜矿石资源主要来源于非洲刚果(金),属于有色金属产品,其产销状况和产品价格直接受经济周期和下游行业需求波动的影响,同时钴、铜金属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重要的金属交易品种,拥有其自身的国际市场定价体系,受国际供求关系、投机炒作、市场预期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钴、铜相关产品价格具有比较高的波动性。如果公司不能有效应对原材料波动,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公司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公司的销售规模及整体利润率降低,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5、面临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控风险

公司业务规模和产品种类的扩大,要求公司建立更有效的内控制度、决策机制、成本管控、运营管理机制等管理制度。如果管理层不能适时调整管理体制、做好子公司的整合,或选错重要经营管理人员,都将影响公司经营效率、业务发展或发展机遇。未来公司存在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约束不健全导致的管理能力不适应经营规模增长的风险。

6、安全生产的风险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盐酸、硫酸等危险化学品。公司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未来,公司及子公司将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严格履行相关的监督程序,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如果上述危险化学品等材料使用不当,可能出现泄漏、侵蚀、爆炸等安全生产的风险。

本文来自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同花顺同花顺
上一篇 2023年4月25日 22:18
下一篇 2023年4月26日 07: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