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Nature》子刊:面向量子电子学的石墨烯纳米带展望文章

    文章首先从GNRs材料制备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其在催化衬底表面的精准制造和技术相关衬底表面的规模化合成,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并探讨了相关解决方案。此外,文章回顾了GNRs在逻辑器件和自旋器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就关键指标与碳纳米管(CNT)、二硫化钼(MoS2)、硅纳米片(Si NS)以及硅基5nm节点工艺的FETs进行对比,GNRs具有众多优异的性能,在未来量子电子学应用领域极具潜力。最后,文章描绘了GNRs在三维(3D)集成和量子计算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基于GNRs的6种器件构想。

    2021年10月22日
    1.2K00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翼课题组在外延石墨烯上直接观测到杂质诱导的全域谷间散射效应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张翼教授课题组采用变温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首次在外延石墨烯表面直接观测到了杂质诱导的全域谷间散射效应。

    2021年10月8日
    91500
  • 刘忠范院士应邀访问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并作“名师讲坛”报告

     刘忠范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从实验室课题组向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发展历程,团队在石墨烯材料制备,特别是A3尺寸石墨烯、4英寸晶圆等量产产品的过程,以及在高质量石墨烯薄膜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方法、批量制备技术、装备研发等诸多方面取得的突破,展望了未来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并分享了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的经验心得、鼓励年轻老师以袁隆平先生做榜样,做真正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科研。 

    2021年5月31日
    96400
  • 5月24日名师讲坛-刘忠范教授:石墨烯新材料-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产品

    我们从2008年开始进入石墨烯领域,重点关注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杀手锏级莹莹探索。过去十二年来,在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方法、批量制备技术与装备、超级石墨烯玻璃、超级石墨烯光纤、以及石墨烯基第三代半导体照明器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成为国际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石墨烯研究团队。本报告将结合我们的研究实践,阐述石墨烯新材料产业的诸多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1年5月19日
    1.8K00
  • 南京大学《Carbon Energy》:多孔3D石墨烯块体用于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本文,南京大学王学斌教授课题组在《Carbon Energy》期刊发表名为“Jinjue Zeng et al. Porous monoliths of 3D graphene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supercapacitors. ”的论文,综述了3DG多孔块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电双层电容器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3DG的制备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2021年3月29日 科研进展
    2.1K00
  • 南京大学王学斌Carbon Energy: 用于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多孔3D石墨烯块体

    南京大学王学斌教授等人,综述了3DG多孔块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电双层电容器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3DG的制备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2021年3月18日
    2.6K00
  • 探索 | 青年科学家勇闯基础研究“无人区”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是二维材料家族的重要分支,与石墨烯的零带隙的导体属性不同,部分TMD二维材料是具有带隙的半导体,理论上是将来有望打破硅基芯片垄断的候选材料之一,“相比硅基芯片,TMD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也有更高的开关比,同时其天然的小尺寸与优越的散热性能,有望让芯片变得更小更快更节能。”

    2021年3月16日
    1.2K00
  • 终现形! 石墨烯在体内最终降解为CO2?

    鉴于此,南京大学毛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Tian Xia等人比较了不同侧向尺寸的14C标记的少层石墨烯在小鼠体内一次静脉注射长达一年后的命运,结果表明,少层石墨烯主要积聚在肝脏中,较大的石墨烯可以被Kupffer细胞降解为14CO2。

    2020年11月11日
    2.6K00
  •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毛亮课题组关于石墨烯生物安全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石墨烯进入肝脏后主要分布于Kupffer细胞、肝脏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且主要附着在细胞膜周围(图1A)。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大尺寸石墨烯导致血红细胞膜的破裂,而破裂的血红细胞被Kupffer细胞吞噬,从血红细胞内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在Kupffer细胞内被降解为血红素,导致Kupffer细胞内的铁含量不断增加,进而破坏铁平衡,诱发了类芬顿反应,引起了石墨烯的一系列转化(图1B)。

    2020年11月9日
    1.4K00
  • 南京大学Nano Lett.:软颗粒插层氧化石墨烯膜实现快速选择性的水传输

    近日,南京大学张炜铭教授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以软性颗粒-聚丙烯腈凝胶粒子(PAN GPs)作为插层剂,通过PAN GP变形来有效调控氧化石墨烯(GO)膜的层间距。而且,碱处理使PAN GPs表面生成疏水/亲水结构,有助于水在GO膜中的溶解-扩散。在GO膜中插层PAN GPs软性粒子,可以实现水有选择的快速传输,例如,该GO膜对重金属络合离子Cu-EDTA2-的去除效率是文献中2D膜的4-13倍。

    2020年9月22日 科研进展
    1.2K00
  • 南大《Adv Mater》三维石墨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王学斌课题组近来发展了锌诱导分层碳化法——即锌辅助的固态有机物热解法(zinc-assisted solid-state pyrolysis,ZASP)。以葡萄糖作为碳源,以锌粉作为分层剂;在加热葡萄糖进行热裂解生成焦的同时,金属锌蒸发渗入焦中。

    2020年3月17日
    1.0K00
  • 两篇Nature来相遇:一篇来自南京大学,一篇破解半个多世纪争议!

    CVD是生长高品质石墨烯的重要方法,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问题在于,石墨烯与生长基地之间结合牢固,导致往往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褶皱,极大地影响了石墨烯的最终应用效果。那么,这些褶皱到底对石墨烯性能有多大影响?能否做出没有褶皱的石墨烯呢?

    2020年1月12日 科研进展
    2.2K00
  •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据悉,该成果所涉及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CVD)生长石墨烯,是目前制备大面积、高品质单晶晶粒或者薄膜的最主要方法。然而,由于石墨烯与基质材料能够产生强耦合作用,使得石墨烯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褶皱。这一现象严重限制了大尺度均一薄膜的制备,阻碍着二维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科研进展 2020年1月10日
    2.2K00
  • 《Nature》南京大学在石墨烯薄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本工作中,研究人员推测了质子在穿透石墨烯后,有一定概率会再次与电子组合成氢。为此,课题组通过氢气、氘气(D2)、氦气(He)等离子体的作用效果对比,验证了所设想的模型。因此,唯有增加质子密度,则成为减弱二者耦合作用的关键途径。有鉴于此,研究团队采用氢气等离子体处理褶皱化的石墨烯薄膜,并辅以高温,可以逐步减弱并彻底消除石墨烯褶皱。如果在生长石墨烯的同时,引入氢气等离子体,则生长出来的石墨烯则为完全无褶皱。

    2020年1月10日
    1.1K00
  • 南京大学最新Nature: 质子辅助生长用于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

    众所周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方式生长的石墨烯薄膜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因此在柔性电子学、高频晶体管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石墨烯与基质材料能够产生强耦合作用,使得石墨烯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褶皱。这一现象严重限制了大尺度均一薄膜的制备,阻碍着二维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2020年1月9日 科研进展
    1.9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