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军

  • 浙江大学《AFM》:塑性溶胀法制备功能性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纺织品

    这种近乎固态的塑料膨胀工艺使纺织品中的石墨烯保持了较高的结构有序性和可控密度,并在密度为 0.4gcm-3 时表现出创纪录的高达103MPa的抗拉强度和高达1.06×104S m-1 的导电性。GAF 纺织品具有113MPa的高强度、多种电学和热学功能以及高孔隙率,可作为更多功能材料。塑料膨胀法为制造各种气凝胶纤维纺织品提供了一种通用策略,为其现实应用铺平了道路。

    2023年8月22日 科研进展
    26600
  • 一种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的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

    该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石墨烯基TIM,具有优异的环境适应性和抗疲劳性能,扩大了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如高超声速飞行器、高通量卫星和大功率雷达系统。

    2023年6月2日 科研进展
    35500
  • SCMs|超稳定石墨烯气凝胶的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该研究为石墨烯气凝胶电磁屏蔽材料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且拓展了其实际应用场景,比如航天、军事战机及海洋领域。

    2022年10月28日
    56300
  • 浙大等《Adv Mater》:2D种子拓扑石墨化方法制备高导热碳纤维

    本文,浙江大学高超、刘英军、许震、上海交通大学国凤林等研究人员在《Adv Mater》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提出一种2D种子拓扑石墨化方法,将2D石墨烯纳米片氧化物晶种组装在PAN前驱体中,实现调节和缓解石墨化过程中的拓扑不相容性。这种方法实现了强机械力学强度和高达850 W/mK的导热率,这种性能比市售PAN碳纳米纤维材料的导热性提高一个数量级。

    2022年5月6日
    1.0K00
  • 硼催化石墨化策略制备高导电石墨烯膜

    拉曼光谱和XRD的结果表明,与纯的GPs相比,在较低热处理温度下,催化剂的加入有助于GPs结构缺陷的修复,提高其石墨化程度。催化动力学研究表明,硼的加入能显著降低石墨化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石墨化过程。在2000℃下热处理,加入硼催化剂的GPs电导率约为3400 S·cm-1,比纯GPs高47%,石墨化度提高了80%。硼催化石墨化是降低GO石墨化温度、大幅降低GPs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获得的GPs可广泛应用于柔性器件、电磁屏蔽等领域。

    2022年3月30日 科研进展
    1.3K00
  • 浙大高超Nano Letters:纯净石墨烯纤维材料的高速吹纺

    近日,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刘英军,Zhen Xu报道了开发了一种改善石墨烯(GO)纺丝浆料粘弹性和伸长性的流变策略,实现了GO纺丝浆料的吹风纺丝,纺丝速度达到556 m min−1,比常规湿法纺丝提高了2个数量级。

    2021年6月16日
    2.1K00
  • 浙大高超教授团队实现高温稳定高导电石墨烯膜,可用于电磁屏蔽防护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共同通讯)、许震研究员(共同通讯)、刘英军副研究员(共同通讯)团队,利用氯化铜作为掺杂剂,实现了低密度、高柔性、耐高温、高导电掺杂石墨烯膜材料的制备。相比于纯石墨烯膜,其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均有所提高,比导电率超过大部分金属。此外,掺杂石墨烯膜具有极高的电磁屏蔽效能,在高低温、腐蚀性等极端环境中都可稳定使用。

    2021年4月18日 科研进展
    1.3K00
  • Science Advances: 水塑性发泡技术制备石墨烯气凝胶

    由固体直接发泡是制造多孔材料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发泡技术很难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的气凝胶,因为其固体的可塑性被压倒性的界面相互作用所否定。有鉴于此,浙江大学的高超教授、刘英军副研究员、许震研究员等人,发明了一种溶致塑化发泡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固体直接转化为气凝胶块和微阵列。

    2020年11月13日
    1.8K00
  • 浙大高超教授团队《Sci. Adv. 》:常温发泡法连续制备石墨烯气凝胶及其AI应用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许震研究员、刘英军副研究员团队揭示了二维氧化石墨烯片层的溶致塑性,提出了“溶致塑化发泡”的方法实现了石墨烯气凝胶的大规模连续化与高精度微型化制备,可比拟聚合物泡沫的“热塑发泡”制备方法。同时,“溶塑发泡”的石墨烯气凝胶具有与聚合物泡沫同样优异的机械稳定性。团队与浙江大学体育系彭玉鑫研究员合作,开发了超灵敏的石墨烯气凝胶微阵列触觉传感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石墨烯气凝胶手指传感器展现了超出人手的触觉灵敏度。

    2020年11月12日 科研进展
    1.9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