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范
-
北大等《Nano Lett》:通过保形和清洁转移实现双层石墨烯的高保湿性能
我们发现,通过最小化两个单层之间的间隙,双层石墨烯在A4大小的区域内的水蒸气传输率可以低至5×10–3 g/(m2 d)。在逐层转移过程中,石墨烯层之间没有界面污染和保形接触,从而实现了高阻隔性能。我们的工作揭示了通过石墨烯层的水分渗透机制,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定制手动堆叠二维材料的层间耦合,从而实现新的物理和应用。
-
情系家乡教育 播洒爱的阳光——卢家中心学校“芦蕴英才奖”奖学金交接仪式暨刘忠范院士科普讲座活动
刘院士忆起46年前从母校出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懈追求、努力求学,教学、科研的成长历程,他用自身的奋斗成才之路,鼓励母校学子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刘院士用最朴素真挚的语言和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体验。鼓励孩子们要努力做深刻的学习者、睿智的研究者和富有勇气的创造者。
-
Adv. Mater.:刘忠范院士-彭海琳教授-林立研究员课题组报道快速、规模化石墨烯晶圆转移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对铜晶圆表面进行均匀氧化,并旋涂聚双酚A碳酸脂(PC)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转移媒介将石墨烯与铜晶圆机械“干法”分离,之后采用高分子共混策略实现石墨烯与目标衬底的无损动态辊压贴合,并在转移媒介中再混合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促进石墨烯与目标衬底的共形接触,最终利用有机溶剂去除高分子转移媒介。
-
Nano Res.[碳]│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孙禄钊课题组:二聚体碳源前驱体快速生长石墨烯薄膜
本工作从碳源选择和石墨烯生长基元步骤设计出发,总结了乙炔(C2H2)和CH4前驱体生长石墨烯的行为和规律:与CH4碳源不同,C2H2碳源裂解后优先在铜箔上游沉积石墨烯,且表现出明显的生长速率优势。
-
北大/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张艳锋和北大杨槐Nano Lett.:基于石墨烯/胆甾相液晶的电驱动型热致变色调光器件的构筑及应用
该研究分别采用石墨烯/玻璃复合材料和温度响应型小分子ChLC作为透明加热板/中性光衰减材料和滤光材料,构筑了一种全新的电驱动型热致变色动态调光器件。
-
刘忠范Nano Letters:基于石墨烯/胆固醇液晶的电驱动热致变色光调制器在宽增益动态光色调节相关应用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的刘忠范院士和张艳锋教授等将石墨烯的电加热能力与小分子量胆甾醇液晶(ChLC)独特的光学特性(热致变色和圆二色性)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热致变色光调制器作为主动可调谐滤色器。
-
刘忠范:只有通过企业家才能解决中国卡脖子问题
如石墨烯产业,就是一个硬科技产业,制备决定未来,没有材料上真正的突破,其很难说变成产业。材料是石墨烯产业的基石,没有规模化制备技术的突破,就不可能有产业,制备技术是未来石墨烯产业的卡脖子问题。
-
刘忠范委员:攻克芯片卡脖子,一拥而上建集成电路学院待商榷
他表示,当前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并非理论和基础研究问题,甚至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深层次的材料、工艺和装备问题。芯片制造涉及材料、化学化工、物理、微电子、机械制造等诸多学科领域。高校应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已有各相关专业院系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联动。985、211等部分一流高校强化芯片相关学科建设,重点应放在培养芯片领域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以及具有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瞄准未来芯片领域的高科技竞争,而不是解决当前的“卡脖子”难题。
-
全国政协委员 刘忠范:科技创新不能忽视市场需求
如何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刘忠范曾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比如,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吸纳企业和社会资本,建设政产学研协同的新型研发机构。重启升级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让中小企业家像科学家一样自由申请竞争性的研发经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
刘忠范院士光荣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刘忠范,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
-
刘忠范院士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
研究方向:1)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规模化制备工艺及装备研发,2)石墨烯材料的热学、电学等物性研究,3)石墨烯材料的新奇应用探索
-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团队综述:气相助剂辅助石墨烯生长
本文综述气相助剂辅助绝缘衬底上石墨烯制备的方法:首先对绝缘衬底上石墨烯的生长行为进行分析;随后着重介绍几类常见的气相助剂辅助石墨烯生长的策略和机理;最后,总结绝缘衬底上制备高品质石墨烯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刘忠范/孙靖宇AFM:12英寸石墨烯薄膜的无转移批量制备
该制备策略的关键在于构建纳米尺度的限域空间,限域空间内气体形成分子流的流场状态,有助于实现石墨烯薄膜的大面积均匀性。同时,限域空间的构建能够束缚住石英衬底在高温下自身释放的羟基物种。理论计算表明,羟基有助于降低碳源分解的能垒、有利于碳原子在石墨烯边缘拼接,从而促进石墨烯的生长。由此制备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透过率和电学性质。本研究为无转移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提供了可行方案。
-
Molecules:刘忠范院士——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间第一流 | MDPI 人物专访
本期人物专访,Molecules 到访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与刘忠范院士对话。在交流中,刘院士分别以学科带头人、期刊主编和一线科研人员的身份,对石墨烯产业、出版行业和中国的科教事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站在前辈和导师的角度,向广大青年学者和学生送上寄语。
-
隆重公布2022年度京博科技奖-京博科技卓越奖、京博科技创新奖、京博科技进步奖获奖人名单
经京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议,现正式公布:2022年度京博科技卓越奖授予刘忠范院士(北京大学),2022年度京博科技创新奖授予樊春海院士(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度京博科技进步奖授予刘磊教授(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