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晋江,爱“创”才会赢 第一届晋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洽谈会召开

在过去一年,晋江联合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福大晋江校区、中纺院等平台举办成果对接会40多场,推动落地“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应用”“二代石墨烯改性高性能TPU防色迁膜材料”“高性能挖掘机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等763项产学研合作及技术服务项目,涉及金额2.17亿元,同比增长92%。

核心提示

向“新”而行,向“新”求“质”。去年9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最强音。作为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晋江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先行探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这是属于晋江人的最好时代。万物皆可创新,不管是鞋片、布片、纸片、薯片或者芯片,只要掌握核心科技就是“好片”。人人皆可创新,创新创造没有旁观者,有一技有一念就能参与协同创新。以前,创新存在风险;现在,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创新是发动机、是生命力,赋能传统产业,开辟新兴产业,落子未来产业。在任何一个赛道,晋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力。从“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到“七分靠打拼,十分靠创新”,创新种子在晋江遍地扎根,爱“创”才会赢已成新共识。鼓点频频,未来已来!唯有持续创新、颠覆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引领发展。这个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势将催生创造更多震撼人心的“晋江奇迹”!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打造双向奔赴通道

“接洽科技新成果,锻造新质生产力”。第一届晋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洽谈会(以下简称“科洽会”)今日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启动,超20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以及超1000项先进科技成果,将“沉浸式、一站式、场景式”集中亮相。在为期3天的科洽会期间,晋江将组织超2万家企业、超3万名专业观众观展对接,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此次,晋江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举办科洽会,正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落地实践。

举办科洽会,晋江有何考虑?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轫地之一,晋江97%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其产值、税收、就业岗位占比均超九成。在“晋江经验”引领下,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民营经济,成为晋江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当前,如何有效推动民营经济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时代之问、发展之问。晋江通过举办科洽会,搭建“政产学研资”合作新桥梁,让科研平台充分赋能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供需精准对接、产投资金有效匹配,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将激活晋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新动力。

举办科洽会,晋江有何优势?

目前,晋江培育的市场经营主体超31万户、企业9.7万家、上市公司52家,形成1个超两千亿元、1个超千亿元、2个超五百亿元、3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坚实的产业基础赋予晋江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创新空间、无限的发展机遇,晋江整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场景”、一个“创新场”、一片“创业热土”。

举办科洽会,晋江有何特色?

有别于常见的以展览为主的科技成果创新博览会,晋江科洽会紧扣晋江“4341”现代产业体系,立足企业技术攻关需求,集聚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打通“政产学研资”合作渠道,精准突出“新”和“实”。

这是一场科创新成果的抱团亮相。晋江搭建舞台,来自中国科学院系列研究所、保利中轻集团、通用新材集团、香港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踏、利郎等超20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携带超1000项先进技术成果上台“唱戏”、展现应用场景。这些“黑科技”涵盖鞋服、纺织、建材、食品、现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智能装备等晋江优势及新兴产业,真正让科技创新“有得看、有得想、有得谈、有得用”,将为晋江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是一场点“智”成金的洽谈盛宴。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宏大会客厅里,作为东道主的晋江,将邀请各大产业2万家以上企业、超3万名专业观众观展洽谈,前海基金、深创投等超30家投融资机构、创投机构参展参会。其间将举办成果推介会、项目路演等对接活动,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资本方搭建畅通的洽谈渠道。现场还专门规划设置专家墙、项目墙、专利墙“打卡地”,集中展示专家及项目的介绍及对接方式,方便企业家们当场添加“好友”,让“永不落幕”的科洽会成为晋江面向全球的科创之窗。

这是一场全城企业家的头脑创新风暴。企业家是富有创新精神、拥有创新业绩的宝贵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少数”。科洽会期间,晋江各镇、街道主官将率领所在地的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组团前来观展洽谈,让企业家们实地、亲身感受科技发展的震撼力量,播撒下创新的种子,让他们更积极拥抱科技的春天,带动全产业链提升。

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表示:“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是‘晋江经验’的鲜明特色,不断厚植的科技创新发展优势,又成为‘晋江经验’时代价值的生动注脚。”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晋江科洽会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通了一条双向奔赴的“幸福通道”,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出一条有益、有效的新路径。

从“造引擎”到“造生态”
打造县域科创典范

在这个孕育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的春天,走入晋江三创园,充满“现代元素+闽南风情”格调的建筑外核下,这个集“智造乐活、智能低碳、服务高效”于一体的高端新型花园式科创园区,每天都在生生不息地裂变进化,努力成长为由苗圃、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科创生态圈。

去年5月,三创园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晋江实现国家级孵化平台“零”的突破。目前,三创园已引进中国科学院等13家平台、在孵企业102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有21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落地,打造了企业创新创业的“凤凰巢”。

三创园、洪山文创园、福大科教园……在精心打造这些区域创新载体背后,展露的是晋江投入超百亿元规划“一廊两区多平台”科创版图的雄心、全力锻造支撑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科创引擎的壮志。

科创引擎的力量,则来自晋江市委科创委这个强大的中枢平台的高位统筹、全域布局、融合赋能。2021年底,晋江在福建省率先设立县域首个科创委,科创委主任由市委书记担任,将科技、产业、人才、资本等一体发展事项纳入议事调度,同时配齐20个镇域科技副镇长和科技专干,形成各级各部门协同推进、一体发力的科创体系,持续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支持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发展生态。

以赛事兴城。晋江连续举办七届“海峡杯”创新创业大赛、八届“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举办福建(晋江)石墨烯大会、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等大型行业峰会(赛事),创新已成为晋江靓丽的城市名片。

以科技招商。过去一年,晋江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走出去”对接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总会等协会、高校开展招商推介,签约落地IBT生物医疗芯片融合创新产业化项目等一批科技招商项目,为新兴赛道积蓄强大发展后劲。

以产业引才。晋江出台产业领域柔性引才支持措施,实施科创人才聚集、硕博人才倍增、技能人才振兴“三大行动”,累计落地院士工作站19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培育技术经纪人超600名,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1.2万名,创新人才总量位居福建县域首位。

以资本赋能。依托社会资本、民间资本雄厚优势,晋江建设“晋金私募汇”,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落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等科技基金,打造百亿规模基金集聚区,撬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倾斜。

以环境留人。围绕“食住行、游乐购、医教养”全链条,晋江引进落地上海六院、清华附中、树兰医疗等优质配套,以高端资源导入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创新人才落地生根的最优环境。

企业研发投入补助不设上限,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最高可补贴500万元……据统计,过去三年晋江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累计超20亿元,有力激发企业、平台、人才创新活力。

有坚实的实体产业作为创新土壤,有党委、政府全力造优创新生态来提供充分的阳光、空气和水,新质生产力将在晋江加速发芽成长、迸发活力。

从“金点子”到“金果子”
打造点“智”成金效应

去年9月,晋江市委、市政府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这是该校走出大湾区建立的第一所研究院,次月就获颁福建省首张香港高校独资成立的公司营业执照,目前专家团队已经进驻三创园办公,充分展现了联通全球科创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晋江速度”。

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余长源表示,晋江紧抓实体经济,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为广大科研机构提供了一片加速转化、走向市场的沃土。在此次晋江科洽会上,他们将带着系列平台成果亮相,与晋江产业企业对接,比如纺织服饰所将展出智能穿戴系统,通过温度切换实时进行冷敷热敷,帮助运动员等使用对象迅速恢复身体机能。

与落地晋江才半年的香港理工大学相比,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院已经在晋江深耕11年,从最初3人的规模发展到如今70多人,与晋江5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成长为集研发设计、标准检测、应用推广、行业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此之前,晋江企业想了解自己研发的皮革材料质量如何,需要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检测,现在家门口有了检测实验室,非常便利。

依托晋江产业优势,过去11年来,该院承担各级政府项目40余项、企业项目70余项,组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联盟“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多功能全要素制鞋产业互联网平台“鞋创云”,为我国鞋革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在晋江,企业如果有创新需求,很容易找到与之对应的产业科研创新平台。”晋江科技局局长张清常介绍,近年来晋江坚持“立足产业引平台,建好平台促产业”,把科研创新平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转移转化成果、孵化高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构建多维平台发展体系,全面提升对科创资源的集聚力和整合力。

仅2023年,晋江就引进建设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咸阳陶研院海西研发中心、中科华清(泉州)精细陶瓷研究院等高端平台,落地省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截至目前,晋江已有12家“国字号”科研平台,实现主导产业高水平科研平台全覆盖,基本形成“一产业一平台”协同创新格局,打造了产品从实验室到工厂大规模生产的完整链条,有力提升各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有了“金点子”,还要结出“金果子”。在晋江打造的创新创业生态中,如何突破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成为关键一步。

为全链条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晋江在全国率先组建以海峡两岸技术转移为主题的海峡科技大市场,引进中关村中试熟化服务平台,落地国家(鞋服和食品)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定期组织专家进企业问诊把脉,让科创成果更加顺畅地转化为生产力。

在过去一年,晋江联合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福大晋江校区、中纺院等平台举办成果对接会40多场,推动落地“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应用”“二代石墨烯改性高性能TPU防色迁膜材料”“高性能挖掘机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等763项产学研合作及技术服务项目,涉及金额2.17亿元,同比增长92%。

据统计,过去三年这些大院大所、科研平台在晋江累计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超1000项、金额超12亿元,有效助力晋江产业创新转型。

从“请明星”到“黑科技”
打造自主创新领军

17000mm高的水柱压在“安踏膜”上,24小时内从面料渗入的水不超过3滴,这意味着在大暴雨环境下待上一整天,穿着者的皮肤最多接触到3滴雨。去年9月,安踏联合东华大学推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安踏膜”,打破了国外技术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和价格壁垒。

过去十年,安踏累计投入超过6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研发,主导搭建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700名国际设计研发专家的全球创新研发网络。在持续不断的创新“加持”下,3月26日安踏集团发布的2023年全年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集团收益同比增长16.2%至623.56亿元人民币,连续12年位列中国体育用品企业首位,并持续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我认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产业,只有不积极创新的产业。”3月23日,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泉州)论坛上,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赖世贤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征程指明了方向,安踏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流程管理和运营维护等,全方位实现智能化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创新,无未来”已经成为晋江龙头企业的群体共识。

从2016年“神舟十一号”开始,浔兴拉链已伴随中国航天员6次问鼎苍穹,成为浔兴产品质量的最佳“代言”。这些应用在航天服上的拉链,由浔兴自主研发生产,突破常规设计思路,材料、工艺等各方面都历经无数次试验和改进,最终实现高强度和高可靠性。专注拉链行业40年来,浔兴始终紧盯“打造世界顶级产品”目标,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持之以恒地进行技术革新,为行业持续注入新活力。

在利郎公司,已形成成套完整研发中心,公司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级实验室”,检验能力覆盖纺织品及服装26个领域范围,检验结果得到国际互认的56个国家实验室认可。10000分钟超强保暖科技拒水羽绒服、超强持久白免烫衬衫、30次机洗如新耐洗POLO衫、海豚系列科技环保再生牛仔面料等爆款“黑科技”产品迭代频出,以科技创新演绎简约力量。

在天守超纤工业园车间里,从“一根纱”到“一件衣”的产业链闭环已经实现,通过把超纤做到极致,天守集团不断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安踏、斯凯奇、比亚迪等行业“领头羊”纷纷抛来橄榄枝,成为服务“行业冠军”背后的“隐形冠军”。

在361°公司,得益于“5G+智慧工厂”项目的深度运行,构建了以5G虚拟专网为核心的AI视觉检测、工业数采、仓储管理、硬件和工序协同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企业产供销一体化有效协同。

在一个个“科技成果”结出“产业硕果”的背后,深刻见证了晋江企业从曾经的不惜花重金“请明星”,到如今极致追求自主“黑科技”的华丽转身。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近年来,晋江准确把握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耦合、互促共进的关系,精准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三个覆盖”和高新企业倍增工程,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连续5年增长20%以上。其中,安踏、利郎、361°等龙头企业相继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设计中心,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截至目前,晋江累计引导超130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占福建省九分之一、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自主创新的充沛动能。

从“守实体”到“创赛道”
打造场景应用首选

1月29日,以“新赛道新场景,晋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厦泉金合作发展区泉州片区)首届场景创新大会在晋江举行,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项目、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晋江技术创新中心等首批10个场景创新项目签约,总投资超1200亿元。

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是建设厦泉金合作发展区泉州片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在此次场景创新大会上,晋江联合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共同发布高端芯片智造、融合算力中心、风光核储智慧能源综合应用、数字纺织等13大综合场景清单,释放总规模超千亿元的28个场景机会,邀请海内外各界广泛参与建设发展。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场景创新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航标。”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表示,“面向未来,晋江将全领域开放场景应用,常态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场景供给,努力让晋江成为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场和首选地。”

在广大晋江民营企业家长期专注于一双鞋、一件衣、一块布、一张纸、一颗糖、一个土豆等主业领域,创造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商业传奇”进程中,晋江紧扣“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突出制造业当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围绕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晋江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并重,为传统产业注入更多的科技创新因子,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新质生产力。通过抓“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应用场景)促“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从“一根丝”到“一双鞋”的全产业链创新,让“晋江造”产品实现出征太空、亮相冬奥。此外,晋江开展数字经济三年行动,以鞋服产业为重点,引进华为、SAP等工业互联平台,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全市90%以上企业实现“触网”。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围绕推动高新产业集群化,晋江全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新材料等高新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建设福建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园,初步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配套及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去年,晋江还签约落地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睿斯科肿瘤粒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华清半导体产业园等高端项目,开辟核医疗、数字健康等新赛道。

放眼未来,晋江将始终坚持“心无旁骛强实体,围绕产业造生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发展集成电路、核先进技术等新赛道,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产业吸附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扛牢主力领军担当,加快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

□融媒体记者 黄祖祥 吴芸 通讯员 丁志俭 王桂源

本文来自泉州晚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泉州网泉州网
上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