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一体化协同创新进行时,石墨烯创新中心组织开展联合党建活动

经过讨论,双方共同决定成立“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材料技术”项目攻关联合突击队。通过协同创新,共同攻克新型高容量正负极材料研发及规模化制备技术,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充电时间过长等痛点,实现我国锂电高质量自主创新,引领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材料发展。

6月2日,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党支部、中科院理化所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主题党日活动。中科院理化所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吴大勇、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党支部书记刘兆平、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徐丹出席活动,各党支部党员、列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

图片

活动当天,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党支部与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开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调查研究成立 “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材料技术”项目攻关联合突击队

走出实验室,把论文写到产品上

活动在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举行,以参观石墨烯主题展厅、研发设计中心及孵化项目公司拉开序幕。在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徐丹的陪同下,各党支部成员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了解了石墨烯创新中心发展定位、技术路线、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等。在中试产线,来访党支部成员与孵化项目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细致交流,详细了解共性技术研发情况,以及如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向市场化转移扩散。

图片

座谈交流环节,各位党支部书记首先分别介绍了各党支部基本情况。随后,三个党支部成员集体学习了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党支部书记刘兆平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表示科研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随后,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副主任周旭峰介绍了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基本情况。

图片

座谈会上,中科院理化所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吴大勇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带领党支部成员走进石墨烯创新中心,这次是一次走进生产一线,了解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走访调研,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把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化思维有机统一,还有利于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推动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产品,同时帮助青年科研人员拓展思维边界,提升科研水平。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的创新机制值得学习借鉴,希望今后能多联合开展活动,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图片

学思践悟新思想,共谋一体化协同创新

为满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大力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一体化协同创新落到实处,经中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动力锂电党支部与中共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党支部会协商实施结对共建活动。下午,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徐丹徐丹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党支部副书记陈亮作为双方代表签订共建协议。

图片

“结对共建活动旨在强化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理解、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增强对‘把论文写到产品上’的认知,充分发挥多平台优势,建立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徐丹介绍说。

围绕“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总体思路,双方将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调查研究、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生态和践行“四季四企行”活动来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和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从而高质量推进动力锂电工程实验室、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及孵化项目公司的建设发展。

开展调查,成立项目攻关联合突击队

结对共建协议签订仪式后,陈亮就开展“一体化协同创新”调查研究方案进行介绍,并围绕 “调查研究方案建议、组建项目攻关联合突击队的具体举措、如何在一体化协同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提升组织力、战斗力、建立创新生态?”等问题开展分组讨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讨论,双方共同决定成立“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材料技术”项目攻关联合突击队。通过协同创新,共同攻克新型高容量正负极材料研发及规模化制备技术,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充电时间过长等痛点,实现我国锂电高质量自主创新,引领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材料发展。

图片

最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动力锂电党支部书记刘兆平在《科技自强,攻关有我》报告中指出,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是有效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平台基础和优势,是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实践路径的有益探索。

图片

本文来自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
上一篇 2023年6月5日 09:31
下一篇 2023年6月5日 14: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