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幕后龙头”广盛达:重视比表面积,加快应用步伐

出于应用效果的考虑,广盛达科技提出,就镍系粗碳纳米管在导电浆料里的应用,除了电阻率,比表面积指标在生产浆料时的重要性显得尤其明显:比表面积60-80 m2/g效果比较好,80 m2/g以上会导致浆料粘度大,不容易被分散,且碳纳米管在添加过程中易碎最终导致浆料效果很差甚至无法使用。

电池是一个整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新能源整车对高能量密度、快充电池的需求增长,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导电剂,被用来拉升动力电池性能的三大关键指标,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碳纳米管应用加速

导电剂,锂离子电池关键辅材之一,应用于正负极材料,核心指标导电性、添加量深系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传统导电剂包含炭黑、VGCF等;新型导电剂包含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导电剂相当于一条条高速公路,让电子畅行在正负极与集流体间。高效的导电剂应该均匀地附着在正负极材料上,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保证电流的畅通。

炭黑、碳纳米管等传统、新型导电剂都是由碳原子组成,但组成方式不同,也就导致它们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最终影响性能表现。

炭黑、石墨都是颗粒状导电剂,碳纳米管则是纤维状导电剂,石墨烯为片状导电剂。颗粒状导电剂有一定粘附性,但是没有方向性,难以形成连贯的导通通路。而纤维状导电剂,在长度和宽度上具有延展性,更容易构建成网络。

碳纳米管“幕后龙头”广盛达:重视比表面积,加快应用步伐

碳纳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六元碳环无缝地卷成一个管子,具有管径小、长径比大、比表面积大的特点,相比颗粒状导电剂能够在低添加量下更好地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活性材料间建立高度导电和持久的连接。相同的导电能力下,碳纳米管的添加量一般为正负极的0.5%-1%,而炭黑则需要2%-3%的添加量。更少的添加量可提升正负极活性物质含量,进而提升能量密度。

导电性、添加量之外,选择正极导电剂的因素还包含成本。传统炭黑导电剂用量大且性能一般,但成本低。碳纳米管性能优,用量更低,但价格贵。

因此,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对导电剂的应用倾向于,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正极材料现多采用复合导电剂,提升能量密度;硅负极若要产业化,碳纳米管是最匹配的导电剂。

碳纳米管“幕后龙头”广盛达:重视比表面积,加快应用步伐

主流导电剂性能比较,图片来自网络

比亚迪刀片电池、特斯拉4680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等均在正极材料中采用了碳纳米管导电剂。产业链现多采用新型传统复合导电浆料如炭黑+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石墨烯、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负极材料对碳纳米管来说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当动力电池产品体系沿着高比能电池路线发展时,硅负极材料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引起广泛的关注。硅负极的优势是能量密度高,劣势是成本高+易膨胀。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幅度高达300%,从而出现裂缝,发生硅负极颗粒化,且颗粒之间连接断裂,最终导致硅负极电池的快速衰竭。

碳纳米管“幕后龙头”广盛达:重视比表面积,加快应用步伐

图片来自网络

碳纳米管被视为最匹配硅负极的导电剂。与炭黑等传统导电剂相比,碳纳米管凭借高强度的三维导电网络,对于易粉化、易脱落的硅基负极而言可提升连接强度,因此替代炭黑的趋势愈发明显。目前碳纳米管已在硅负极材料中迎来应用突破。

控制比表面积,改善使用效果

碳纳米管自带高导电性光环,但有着分散性差的缺陷,可能导致实际导电性能低于理论性能,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化应用。

根据管径的不同,碳纳米管分为细管和粗管。管径越细,长径比越高,导电性越优异。细管导电性好,相同使用量性价比高,但不易分散。而粗管好分散,但导电性稍差。目前不少碳纳米管企业为了追求高导电性,而不断缩小管径。

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与分散性存在强相关。管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碳纳米管的结构越不稳定,越容易团聚,难以形成导电网络。因此在追求管径的过程中,也要考虑比表面积的控制及对使用效果的影响。

汽车行业已出现碳纳米管导电浆料被退回的事例,原因之一就在于浆料公司提供的碳纳米管使用效果差。

出于应用效果的考虑,广盛达科技提出,就镍系粗碳纳米管在导电浆料里的应用,除了电阻率,比表面积指标在生产浆料时的重要性显得尤其明显:比表面积60-80 m2/g效果比较好,80 m2/g以上会导致浆料粘度大,不容易被分散,且碳纳米管在添加过程中易碎最终导致浆料效果很差甚至无法使用。

碳纳米管“幕后龙头”广盛达:重视比表面积,加快应用步伐

图:GSD98规格书,由广盛达提供

这一经过规模生产验证的指标,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生产碳纳米管,降低产业化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加快应用的步伐。好比蹒跚学步的孩子终于摸准窍门,能够熟练调度各部位的肌肉,快步行走。

碳纳米管的“幕后龙头”

广盛达科技,碳纳米管的“幕后龙头”,同时具备制备和提纯两大能力。自2014年展开提纯工序,后再度延伸到上游制备工序,批量生产的碳纳米管粉体已实现大规模应用。

碳纳米管生产流程分为制备、提纯、分散三段,技术壁垒主要体现为催化剂配方、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纯化等方面。

目前,碳纳米管粉体的主流制备方法是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剂必不可少。用于碳纳米管制备的金属催化剂有镍、铁、钴等,因此按照催化剂的不同,碳纳米管可细分为镍系、铁系、钴系等。广盛达目前主要生产的是镍系碳纳米管。制备后得到的为碳纳米管粗品,经过强酸洗涤等纯化工艺,才能得到碳纳米管纯品。纯化后的碳纳米管性能如何,主要取决于工艺能力。

就国内镍系碳纳米粗管的纯化成效来看,广盛达的提纯工艺能保证灰分在1.5%以内。而部分企业或因生长原因,不太容易提纯,或者无法将灰分做到1.5%以内。灰分一般是一些残余的催化剂载体、金属氧化物等,在碳纳米管成品中相当于杂质。灰分越低,碳含量纯度更高,碳纳米管的性能发挥得越充分。

碳纳米管“幕后龙头”广盛达:重视比表面积,加快应用步伐

图:广盛达提纯设备

不少碳纳米管浆料生产企业纯化多采用委外加工,但随着碳纳米管由多壁向单壁发展,应用向高镍三元和硅负极渗透,新一代碳纳米管对产品纯化要求提高,不少企业开始投建上游工序产能,以提高产品质量等。

同时新材料的商业化渗透,一方面要面对低成本传统材料的性价比竞争,另一方面要生产足够的规模才能具备成本优势。

广盛达在多年经营之下,已建立碳纳米管在提纯和制备方面的工艺优势和规模优势。

本文来自NE时代新能源,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3年4月10日
下一篇 2023年4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