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企业风采 |《徽商》报道微晶材料:带我们走进石墨烯的世界

尽管已在市场上“小试牛刀”,但吕鹏还是有着科技工作者的理性与冷静,他直言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关键技术突破难度大,技术转化瓶颈多,总体来说还处在产业化突破前期。“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困难折射出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研发需要更多的投入,市场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培育。”

2014年一场关于神奇材料“石墨烯”的资本盛宴悄然打响。政策利好加之资产市场的推波助澜,石墨烯一下子成了“风口上的猪”。

温州人擅长经商早已名声在外,可来自温州的吕鹏却没有随着这场资本盛宴起舞,他仍坐在实验室里,安心地和石墨烯用另一种方式“对话”。

投资企业风采 |《徽商》报道微晶材料:带我们走进石墨烯的世界

打从研究生开始,吕鹏就一头扎进了石墨烯这种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吕鹏和他的研究生同学一起创办了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安徽省第一家石墨烯生产企业。

从石墨烯传感器到石墨烯薄膜,再到石墨烯粉,微晶经多次探索逐渐掌握了技术优势,承担起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安徽省发改委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安徽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诸多课题研究,并在石墨烯透明导电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吕鹏以自主研发的石墨烯眼罩和石墨烯腰带等一系列消费品,和合作伙伴一起成功打入小米有品供应链,短短两个多月就获得了二十万套的销量。

尽管已在市场上“小试牛刀”,但吕鹏还是有着科技工作者的理性与冷静,他直言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关键技术突破难度大,技术转化瓶颈多,总体来说还处在产业化突破前期。“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困难折射出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研发需要更多的投入,市场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培育。”

新材料的春天

2017年10月,吕鹏日夜兼程来到深圳,因为微晶和合作伙伴宇航派蒙刚刚从小米那里接下了一笔五万件的石墨烯腰带订单。

此时,他的心情既激动又有些紧张,没想到一下子要赶这么多货,究竟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交货还是个未知数。那段时间,每天天不亮吕鹏就从住的地方赶到生产车间,全力以赴盯着生产进度,超负荷的运转让他累到崩溃,最终赶在约定时间前完成了这笔订单。

11月5日,微晶研发的石墨烯腰带登陆小米有品商城,这时吕鹏每天的固定动作变成了刷手机,时刻关注着网站的销量变化。市场反应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客户不断加单,短短两个月时间,石墨烯腰带和石墨烯眼罩就获得了二十万套的销量,让这个创业公司第一次品尝到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的果实。

“这款产品最核心的部分是里面的石墨烯加热模块,我们经过几次迭代克服了传统发热模块发热不均匀、不耐弯折、安全性差的问题,让产品做到了可随意弯折、温度可调、自动切断电源。”吕鹏说道。

产品的优异性能和石墨烯与生俱来的独特属性有很大关系,从2010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强度高、柔韧性好,具有良好的热传导和光学性能,可以广泛应用在锂电池、航空航天、电力能源等领域。

2013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投入2.1亿元推动石墨烯项目的产业化;2015年国家将石墨烯纳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技术工程,提出石墨烯十年产值目标,即2020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将近30多个石墨烯产业园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而中国目前从事石墨烯研发、生产和应用的相关企业过千家,约占全球石墨烯从业企业总量的3/4。

2016到2017年是中国石墨烯市场最火热的时候,那时不少投资机构都抢着要给微晶投钱,还声称可以帮助其上市,但吕鹏并没有被市场的疯狂冲昏头脑,“我认为一个初创企业应该先把产品打磨好,把根基筑牢,盲目的融资反而不利于公司稳步发展。”

吕鹏给微晶制定了三个发展方向,首先是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用于研究的石墨烯薄膜,目前全国70%的高校都采用了微晶的石墨烯产品;第二是聚焦生活消费品类产品,如石墨烯眼罩、腰带、理疗毯的市场拓展;前两者是公司的基础业务,承担着为第三个方向——石墨烯粉的生产和中高端石墨烯导电膜的研发“造血”的重要作用。

吕鹏告诉记者,目前像手机这样的电子产品,触摸屏为ITO(氧化铟锡材料)导电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ITO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突破大尺寸难点,所以现在不管是柔性屏电视还是户外大屏幕都没有可触控的,而石墨烯导电膜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在大尺寸屏幕上,一旦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研发的新一代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柔性透明导电膜,具有较小的弯曲半径,且在弯曲时电阻变化率较小,可以更好地延伸,同时具备更高的透光率,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小规模量产,未来有望替代ITO成为重要的新型显示材料。”

懂得将高中低端产品进行组合搭配,这正是高新集团天使投资基金当初看中微晶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安徽第一家石墨烯企业,微晶材料最显著的优势是产品全面,当时他们有三个主打产品,石墨烯薄膜、石墨烯粉和石墨烯泡沫。”

高新集团投资管理部经理陈婧莹表示,2014年时石墨烯这种新材料已经在市场中兴起,各地都开始上马石墨烯项目,但经过调研发现,在全国20多家石墨烯企业中,几乎还没有企业能实现石墨烯的真正量产,因为石墨烯制备成本很高,产品稳定性还不成熟。

和这些企业相比,微晶的团队由于从研究生到博士期间一直从事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所以拥有了一套自主研发的制备工艺,从而降低了制备成本,增加了稳定化量产的可能性,有利于产品后期应用和市场推广。另一方面,和微晶长期合作的科研院所也做出了产品性能更优的背书。

“尽管现在全国有上千家石墨烯企业,但我们依然对微晶充满信心,我们非常看好石墨烯导电膜在未来市场中的应用,这可能会成为微晶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

首先要活下去

站上石墨烯风口的吕鹏其实并不是一个幸运儿,相反他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个前景无限的行业,完全是“因祸得福”。

2010年,吕鹏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专业读研,一入校导师就给其他同学都安排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唯独轮到他时,导师若有所思地对他说“要不你试试研究下石墨烯吧!”

这一年,石墨烯的发明者英国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国内对于这种新材料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实验室、没有师兄带,吕鹏郁闷至极,“当时觉得自己就是‘炮灰’啊!”

看英语文献、买设备、装设备、搭建实验室,所有工作吕鹏都只能亲力亲为,“我光搭设备就搭了半年,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

研究生毕业后,吕鹏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凝聚态物理博士,这一次他依然选择继续研究石墨烯。从迫于无奈到逐渐喜欢上石墨烯研究,2013年还在读博的吕鹏创立了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几年来的深入研究让微晶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技术,公司创立没多久,就顺利拿到了高新集团天使基金300万元的天使投资,初露锋芒的微晶引起了各方关注,短短三个月后,它又火速拿到了上市公司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50万元的融资。

不过有钱和有市场完全是两码事,刚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吕鹏怀揣着一鸣惊人的想法,试图在芯片领域研发一款石墨烯传感器,“当时觉得高端的材料就应该用在高精尖的行业。”但由于资金、设备有限,很快吕鹏就发现自己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紧接着,微晶又研发了石墨烯薄膜,提供给广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这部分市场根本不足以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转。

2014年,微晶转向了粉体研发,因为石墨烯粉应用场景广泛。吕鹏带领团队迅速建立了石墨烯粉体吨级生产线,月产能达到20吨,并且利用自己独有的技术,让石墨烯粉每吨的价格降低了70% 。

看着这些品质高、价格低的粉体,吕鹏感觉这回终于要熬出头了。他选择了锂电池、防火材料和工程塑料三个行业,分别找到了行业中的大客户,客户也对这个新材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过,石墨烯的性能固然好,在具体应用中却涉及到均匀分散的问题,显然大部分企业无从着手,这也阻碍了石墨烯粉产业化的步伐。而且即便运用到新产品中,企业还要对产品性能做长期的测试,短期内无法大规模采购,眼看着会“被人抢着要”的石墨烯粉就这样“凉凉”了。

经过一番折腾,吕鹏逐渐意识到,石墨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没有规模公司就没有营收,对于一个创业公司而言,没有什么比先生存下去更重要的事了。想通了这一点,吕鹏果断调整方向,开始面向C端市场研发一些可以迅速量产的生活消费品。

2017年,在合肥高投的牵线下,微晶和宇航派蒙达成了合作,防辐射企业宇航派蒙找到了质量稳定且成本低的石墨烯,而微晶也终于打通了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这次合作,吕鹏有着非常清楚的逻辑,“品牌推广和渠道拓展并不是我们的强项,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和有稳定需求的企业合作,自己则着重于产品研发和设计,这样有利于早期把控风险,后面等公司规模扩大后,我们会考虑自己来开拓市场。”

在陈婧莹看来,一些创业者早期都怀着“攒大招”的想法,妄图打造出一个产品就能颠覆整个行业,但实际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活下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做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长远和短期都要兼顾。”

接下来,吕鹏打算在生活消费品的基础上,加快用于高端柔性触摸屏的石墨烯导电薄膜的研发进程,“找准赢利点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但拥有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技术才是一个科创企业立身的根本。”

本文来自合肥高新集团,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18年8月20日
下一篇 2018年8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