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在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瞿昊副研究员以DNA作为识别探针对电解质栅控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SGGT)的栅电极进行修饰,实现了复杂大米样品中As(III)的高灵敏快速检测。
-
十年专注石墨烯,这家公司欲开启柔性可穿戴领域新时代
吕鹏给微晶科技的未来制定了三个发展方向:一是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用于研究的石墨烯薄膜样品;二是聚焦生活消费品类产品,如石墨烯眼罩、腰带、理疗毯的市场拓展;三是中高端石墨烯导电膜。
-
J. Am. Chem. Soc. : 嵌入氮掺杂石墨烯中的单原子钴催化剂助力高硫含量锂硫电池
结合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作者发现Co-N-C配位中心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分别促进放电和充电过程中Li2S的形成和分解。具有高达90% S质量比的S@Co-N/G复合材料具有1210 mAh·g-1的质量容量以及5.1 mAh·cm-2的面积容量,电极盘上的S负载量为6.0 mg·cm-2时,0.2 C下100个循环后每个循环容量衰减率为0.029 %。
-
合肥工业大学等研发石墨烯薄膜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制备出一种高强度、自支撑、超薄透明的石墨烯薄膜,并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为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相关成果4月12日发表在《化学》期刊上。
-
俞书宏Adv. Mater.:仿生界面设计提高石墨烯基纤维的强度和电导率
研究人员引入PDA-衍生碳物种作为阻力增强剂、粘合剂和导电连接“桥”,获得优良粘附性、表面粗糙度和良好电导率的PDA衍生物。最终,制备了RGO@C纤维,其抗拉强度和韧性分别达到了724 MPa 和9.44 MJ m−3。这种具有优越性能的RGO@C纤维,可能在柔性、便携和可穿戴电子器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
合肥工业大学成功研发新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
记者27日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成功研发的新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据介绍,深紫外光电探测技术在导弹预警与追踪、船舶破雾引航等军事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
Adv. Mater.合肥工业大学:石墨烯-β-氧化镓肖特基结用于高性能深紫外探测器
合肥工业大学罗林保教授课题组研究表明石墨烯与高质量的β-Ga2O3单晶片构成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探测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
具有多重储能功能的石墨烯包覆的石墨化中空碳球
石墨烯外包覆层和中空结构能够有效促进离子扩散,并提供更多的离子存储位点。此外,复合材料中的石墨化部分(石墨烯壳和石墨化碳层)改善了材料的电接触,促进电化学反应的发生。基于上述结构优势,G-Graphic HCS在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均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