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
-
山西大学 : 利用OAT法实现超高垂直石墨烯薄膜生长
然而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竖直石墨烯的实际应用受到其高度饱和现象的限制,无法在高能量、高功率的超级电容器上充分发挥优势。竖直石墨烯高度通常在几百纳米至几微米,其高度饱和是由于竖直石墨烯片层随着沉积时间增长而聚合,改变了等离子体中鞘层电势使其分布趋于均匀,导致沉积过程中的活性粒子分布也趋于均匀,失去了在竖直方向的沉积优势。
-
韩南大学Kuk Ro Yoon课题组– Cu-PBA纳米立方体/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简便合成及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无粘合剂电极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一种简便且自下而上的新协议,将六氰合铁酸铜纳米立方体(Cu-PBA)沉积在氧化石墨烯(GO)的表面,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无粘合剂电极。
-
南京大学《Carbon Energy》:多孔3D石墨烯块体用于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本文,南京大学王学斌教授课题组在《Carbon Energy》期刊发表名为“Jinjue Zeng et al. Porous monoliths of 3D graphene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supercapacitors. ”的论文,综述了3DG多孔块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电双层电容器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3DG的制备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
《SURF COAT TECH》:优化3D无粘结剂石墨烯电极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制备
无粘结剂的石墨烯电极(G-Ni)已通过APCVD成功制备。所用的碳前体是CH 4,而Ni泡沫既充当底物又充当催化剂。杂化石墨烯电极电沉积的金属氧化物是 有希望的储能材料,以改善超级电容性能。因此,所制造的无粘合剂的石墨烯电极具有极好的潜力,可以用作开发便携式能量存储系统的电极材料。
-
南京大学王学斌Carbon Energy: 用于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多孔3D石墨烯块体
南京大学王学斌教授等人,综述了3DG多孔块体材料的合成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其在电双层电容器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3DG的制备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
广西北海:减税降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撑腰”
为进一步巩固核心技术优势,今年公司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士团队达成意向合作,进一步挖掘创新人才为企业提供充分的智力保障和支持,着力打造“北海星石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推动石墨烯前沿技术与产业深度对接融合,确保核心技术持续领先。
-
Skeleton Technologies获丸红投资 合作将SuperBattery推向亚洲市场
盖世汽车讯 3月5日,欧洲最大超级电容器制造商Skeleton Technologies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支持Skeleton新一代超级电容器SuperBattery在亚洲汽车市场的商业扩展和销售规模。
-
Small: 平面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
北京理工大学曲良体教授和韩庆副研究员等人,系统综述了平面石墨烯基MSC的研究进展,包括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内在结构调控、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具体制备技术、多功能集成以及MSC作为柔性和片上能量存储的各种应用。还讨论了未来实现基于平面石墨烯的MSC的关键挑战和前景,以实现其实际应用。
-
Angew Chem Int Ed:石墨烯-电解液界面电容中的溶剂化效应
该研究也表明,石墨烯界面电容对碳结构特征-离子-溶剂分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高度敏感。利用单层石墨烯作为电极,通过微晶天平直接“称重”离子,开放电极表面已经呈现出与多孔碳电极例如活性炭中迥异的电荷存储机理。由于石墨烯可以被视为所有导电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该类工作可望为碳基超级电容器的未来改进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
科学家研发新型超级电容器设计 可让充电速度提升5倍
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混合电容器,其功率密度(因此充电能力)“约为锂电池的10倍”,而能量密度“接近于镍氢金属电池”。经过测试,该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 73 Wh/kg,是当代最先进的 EV 电池提供的能量的 28%,但功率密度可以达到 1600 W/Kg,de而作为对比,锂电池的功率密度约为 250 W/kg-340 W/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