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备
-
General Graphene推出了新的高产能CVD石墨烯辊对辊生产线
总部位于美国的CVD石墨烯开发商General Graphene公司(GGC)推出了第三代CVD石墨烯生产线。这个20米长的辊对辊系统可以在400毫米宽的铜箔上生产单层和多层石墨烯材料。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CEJ》:以高通量离域电化学剥离法制备高质量石墨烯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Penglei Zhang/丁古巧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研究人员研究提出一种离域电化学剥离 (DEE) 策略,以彻底改变石墨的电化学剥离方式。
-
祝贺!联盟成员单位华高墨烯年产100吨(氧化)石墨烯生产线开工
近日,石墨烯联盟(CGIA)成员单位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氧化)石墨烯项目在青岛市城阳区开工建设。项目总体规划3000吨年产能,计划打造国内最大的石墨烯粉体生产加工企业。项目分三期建设,首期建设年产100吨生产线,占地约10000平方,总投资1.2亿元。
-
石墨烯薄膜绿色制备指南标准草案初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联盟经过前期研讨会及会后与企业的沟通,确定了标准的制定思路、主体框架、技术要求等,现已初步形成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指南第一部分—石墨烯薄膜标准文本草案,草案涵盖了石墨烯材料的主要术语及对绿色制备的理解,梳理了CVD法制备石墨烯薄膜的主要工艺流程,列举了可能影响薄膜绿色制备的资源、能源及副产物等关键因素,总结分析了可实现低碳节能制备的相关设备、技术、工艺,提出了绿色制备的发展趋势和意见建议,为石墨烯薄膜企业的绿色制备提供参考与实践可能。为保证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现向石墨烯相关企业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并欢迎会员及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
-
毫秒级超高温加热技术可用于有效地回收电子垃圾中的贵金属
在之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叫做“闪电焦耳加热”的技术,涉及到毫秒级的电击,将材料加热到高温。最初,研究小组用这种方法从废品中制造石墨烯,后来通过交替使用加热的时间长短,将几乎任何来源的碳转化为石墨烯或钻石。
-
界面激光诱导的石墨烯用于高性能液-固摩擦纳米发电机,让小小雨滴点亮480个LED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原位生长高导电超疏水LIG的方法,通过利用FEP和PI层对紫外激光的不同光响应,选择性地激发了FEP/PI双层结构的PI层,并在FEP/PI界面上实现了极高的温度和高压,从而在石墨烯形成过程中将氟原子从分解的FEP输送到PI,形成一个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氟掺杂石墨烯电极,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与底部聚合物层保持强附着力。利用这种结构,构建了柔性液滴发电机(DEG),其峰值功率密度达到了47.5 W/m2,从25 cm的高度释放一个小水滴(105 μL),能够点亮480个LED。
-
Nature:控温,就可生长大面积高质量单层石墨烯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Da Luo与Rodney S. Ruoff等研究者在单晶 Cu-Ni(111) 箔衬底上通过CVD法由乙烯前体生长单层石墨烯薄膜,并深入研究了石墨烯薄膜的起皱/折叠过程和机理。
-
AM综述:微波合成纳米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近日,美国肯特州立大学Mietek Jaroniec综述了近年来采用微波辅助合成二氧化硅、碳、金属有机骨架和金属氧化物等纳米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投产 各地比学赶超氛围浓
在其西厂区内,总投资10160万元的湖北华烯新材料1500吨/年石墨烯(氧化石墨)功能材料制造项目顺利竣工投产。该项目采用氧化还原法生产石墨烯材料,无废气废渣排放,工艺废水可作为钛白粉工艺水在浸取工序回用,实现与钛白粉生产的资源利用、绿色耦合。项目单线产能与总产能为国内最大生产装置,预计可实现销售4.5亿元/年,年利税2亿元。
-
西安交通大学唐伟教授EEM: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具有亚纳米微孔的 N 掺杂二维碳纳米片的通用策略
到目前为止,二维碳材料的合成方法大致可分为气相和液相合成两大类。气相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通过2D模板,可以生产完整的大尺寸二维碳纳米片。然而,该策略的复杂工艺和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液相法可以简单而大规模地生产碳纳米片,通过有机反应制备二维碳纳米。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总是会导致小尺寸和破碎的颗粒,因此需要额外的纯化过程。此外,上述两种方法难以精确控制亚纳米微孔的分布,这也导致研究者对于亚纳米微孔有一定的争议。因此,一种通用且可扩展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2D多孔纳米片上的亚纳米微孔非常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