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4日至26日,2017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在南京举办。时间追溯到两年前,在青岛高新区举办的2015年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回国三年的刘卫东博士与旅美华人科学家张博增博士不期而遇,两人一拍即合。依托青岛丰富的石墨资源和在研发应用上取得的成功探索,环球石墨烯(青岛)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
“不同的石墨烯制备法各有优势和缺陷,美国集团公司把25个关于石墨烯制备方法的专利在中国实行了产业化转换,年产300吨可单层石墨烯,并且单层率达到85%,迄今为止世界上首屈一指,这是环球石墨烯(青岛)的优势,同时也给下游产品的应用做了铺垫。”日前,国家“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环球石墨烯(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东接受记者采访。
走进位于蓝湾创业园的公司,一楼展示厅的两面墙上挂满了专利证书。这位专注“定制石墨烯”的专家表示,高新区搭好平台筑巢引凤,提供房租、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他们的愿景是搭好石墨烯与工业界的桥梁,一头链接上游石墨烯制备,一头链接下游工业界,把现有的石墨烯材料针对客户需求开发成产品,推动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再上新台阶。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环球石墨烯(青岛)有限公司?
刘卫东博士:环球石墨烯集团(青岛)是一家为石墨烯商业化应用提供材料、知识和技术支持,致力于推进石墨烯全球产业化的国际公司。总部Global Graphene Group (G3)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G3作为石墨烯产业的先驱,是首家单层石墨烯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旗下有6家石墨烯制备及研发应用公司。公司创始人张博增博士和阿茹娜·扎姆博士早在2002年申请的一篇专利,奠定了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产业化制备单层石墨烯,并使之应用到复合材料领域的著名科学家。G3集团具有强大的知识产权优势,拥有涵盖石墨烯产业化与产品应用领域的200多项发明专利。
环球石墨烯集团(青岛)依托G3集团强大的知识技术支持,在公司自主生产的石墨烯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中间体产品和终端产品的应用开发和制备,加快石墨烯在全球范围的商品化产业步伐。
记者:目前公司石墨烯产业化的产品有哪些?
刘卫东博士: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谈起石墨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它有极强的可塑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集团的下游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薄膜,有机光伏电池无线充电器、石墨烯导热硅胶垫、石墨烯LED灯泡、石墨烯强力导热膏、石墨烯双电层电容器、集流体、涂料等,年底将建成一条导热膜生产线,届时可实现量产。
记者:在石墨烯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看待国内的石墨烯产业?
刘卫东博士: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迅速,政府推动使得石墨烯无论从投资量,还是专利发明都在世界遥遥领先。但目前全世界的石墨烯产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估标准,甚至石墨烯的定义还不清晰,这使得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无法判定好坏。大家都说自己可以造出单层石墨烯,但有时并非单层就是最合适的,有些产业产品需要五层石墨烯,却不好找到制备商。
记者:下一步在高新区的工作有何打算?
刘卫东博士:青岛市政府、高新区管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石墨烯产业发展也会遇到瓶颈,上游石墨烯制备与下游工业企业无法精准对接,阻碍了这种新材料的应用。工业界又通常没有这么多精力研发,阻碍了石墨烯产业化进程。
高新区管委搭好平台筑巢引凤,提供房租、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石墨烯制备商与下游需求的桥梁,把现有的石墨烯材料针对客户需求开发成产品,使技术直接应用到客户。下一步,我们希望踏踏实实的在高新区做出一些高质量及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同时把这些产品真正产业化,并直接应用于不同领域。我们做的就是一个中间体,而且恰恰认为一个产品的落地,缺了这个桥是走不过去的。
记者:对于石墨烯产业有何建议?
刘卫东博士:石墨烯产业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耐心的领域,青岛已经聚集了许多优秀的石墨烯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希望青岛能建立石墨烯联盟,制定相关标准,形成产业规范,引领国家石墨烯产业发展。同时,希望能建立一个影响南方、服务北方的石墨烯基因数据库,在这个平台里专家可分享数据及技术,避免企业做更多的重复性工作,节约人力财力。
链接:人物简介
刘卫东,国家“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创新人才”、环球石墨烯(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至2000年师从麻省大学高分子中心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Richard Stein教授,完成高分子物理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美国留学、工作18年,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拥有高强度金属镀层纳米复合高分子电线、形状记忆型橡胶两项美国专利。
本文来自信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评论列表(1条)
此篇文章涉及专家敏感信息和相关保密条款,烦请删除,可以通过我的邮箱联系我核实相关信息